近日,重庆市南川区退役老兵王国华、李国华、张朝刚向媒体反映,他们为确认参战身份、申请相关待遇已奔波十余年,至今仍未达成心愿。令人关注的是,与他们同批参与作战任务的南川籍战友中,已有 4 人顺利通过参战身份认定并享受相应待遇,而这三位老兵多次提交申请与复议,却始终未能获得认可,这一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
一、参战经历清晰,同批战友境遇不同
时间回到 1987 年 6 月中旬,当时印军违反边境协定潜入桑多洛河谷区域,引发边防冲突。王国华等人所在的炮连随即跟随部队,前往高海拔地区执行紧急支援任务。这场边境对峙在当时是中印边境局势中的重要事件,相关军事行动也成为后续参战身份认定的关键历史背景。
据了解,当年一同参与该作战任务的南川籍战友共有 7 人。大约在 2013 年前后,侯永胜、杨仁中、韦延书、张中全 4 位战友成功通过参战身份认定,开始享受相关补贴。而王国华、李国华、张朝刚三人,因当时在外务工,未能及时知晓参战身份认定工作启动的信息,遗憾错过了初始评定的关键窗口期。
按照参战身份认定的相关规定,能够证明个人参与统一组织作战的材料是认定的核心依据。然而,由于错过了首次申报时机,这三位老兵后续补充材料并申请审核的过程异常漫长,十余年来,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
二、十年申诉之路:材料提交多次,认定结果仍不理想
自知晓参战身份认定相关事宜后,张朝刚、王国华、李国华三人便踏上了申诉之路,这一坚持便是数年。在此期间,他们多次向南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交用于身份认定的材料,其中包括详细的参战经历说明、同连队已确认参战身份战友出具的证明材料,以及个人档案中留存的、能证明参战经历的嘉奖卡片等,力求完整呈现自身参战事实。
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每次申诉均未获得通过。南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给出的理由是 “其服役的区域和时间不属于国家认定的参战范围”,且未对这一理由展开深入解释,也未就他们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回应。
三位老兵始终困惑的是,他们与另外 4 位已通过认定的战友参与的是同一场战役、隶属于同一连队,且来自同一籍贯,为何认定结果会存在差异?面对这一疑问,相关审批部门始终未能给出明确答复,既没有说明拒绝认定所依据的具体政策文件,也没有解释另外 4 位战友通过认定的具体条件。这种缺乏深入调查、答复不够清晰的处理方式,让三位老兵陷入了 “提交材料 — 被拒绝 — 再提交 — 再被拒” 的循环,身份认定问题迟迟得不到实质性推进。
三、诉求明确盼公正,期待事实核查打破僵局
在十年申诉未果的情况下,王国华、李国华、张朝刚三位老兵的核心诉求十分明确,就是希望能够解决参战身份认定难题。他们恳请相关部门重新审查自己的参战身份,以客观事实和现有的证明材料为依据,公平、公正地确认他们的参战经历。同时,他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打破当前 “提交 — 拒绝” 的机械处理模式,深入核查他们当年参战的历史细节,而非仅以模糊的理由驳回申请。
十余年来,三位老兵从青壮年走到了暮年,他们的 “身份认定之路” 始终围绕着一个简单却重要的心愿 —— 让自己在雪域高原上的参战经历被看见、被认可。曾经,他们在桑多洛河谷的寒风中坚守防线,甚至写下遗书,为守护国家领土完整贡献了力量;如今,在和平年代的参战身份认定工作中,他们却屡屡遇到阻碍,同批战友的认定结果与自己的 “被拒” 经历形成鲜明对比,即便提交了齐全的材料,也未能得到清晰、合理的答复。
目前,三位老兵的最新申诉材料已递交至相关部门,他们仍在等待结果。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停下 “提交 — 拒绝” 的循环处理模式,以更严谨的态度开展调查,还原历史细节;以更透明的流程回应老兵的疑问,让认定过程更加公开可查;以更公正的结果守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毕竟,每一位曾为国家挺身而出、奉献青春与热血的人,都不该被时光遗忘,更不该在身份认定的道路上独自承受漫长的等待。希望这场跨越十余年的等待,最终能迎来一个不辜负过往、不辜负奉献的答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