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人人汗流浃背并不稀奇。但你是否发现,有些人即使天气凉爽,仍汗如雨下?或是晚上一觉醒来发现睡衣床单都被汗浸湿?
![]()
这些异常出汗的现象可不是普通的“热”,而是中医所说的“汗症”,俗称“出虚汗”。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信号!
自汗 vs 盗汗
自汗:白天无明显诱因(如运动、高温)却频繁出汗,稍微一动就大汗淋漓,多为气虚所致。气虚者卫表不固,毛孔开合失常,汗液外泄。
盗汗:夜间入睡后出汗,醒后汗止,多为阴虚内热。阴虚则阳亢,入睡后阳气入里,逼迫阴液外泄,故汗出如盗。
![]()
出汗可能是疾病的“信号灯”
很多人觉得出汗多就是“体虚”,自行进补,但其实汗症背后可能隐藏多种健康问题:
心脏问题:心脏病患者或心功能不全者,因阴血亏损、心气亏虚,易半夜频发虚汗,常见于中老年人夜间盗汗,需警惕心衰、心肺功能异常。
结核病:如果长期盗汗,并伴有午后发热、咳嗽、乏力,要排查结核。
甲亢:身体代谢亢进,导致怕热、多汗,包括夜间盗汗。
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血糖代谢异常,导致汗腺分泌增加。
其他疾病:类风湿、红斑狼疮、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低血糖、心内膜炎等,以及术后体虚、精神紧张、缺钙(小儿多汗伴夜啼、枕秃)等,均可能引发盗汗。
![]()
亚健康也是常见原因!
![]()
现代人长期压力大、精神紧张、缺乏运动、作息紊乱,容易导致气虚。气虚者性格内向、情绪波动大,面临压力时易出汗,中医称为“心理性汗症”。这类亚健康状态可通过中低强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和规律作息改善。
中医调理:不止于“止汗”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会耗伤气血,导致人更加虚弱。因此治疗汗症不能单纯“止汗”,而要辨证求因:
✅ 气虚自汗:需益气固表,常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等。
✅ 阴虚盗汗:需滋阴清热,常用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当归六黄汤等。
✅ 复杂情况需综合辨证:如既有自汗又有盗汗,或伴随其他症状,必须结合舌象、脉象等详细辨别。
特殊部位出汗,提示不同问题:
![]()
头汗多:可能是肝胆或脾胃湿热。
手心汗:心阳不足或紧张导致。
胸前汗:多与心气虚有关。
日常调理小贴士
在饮食调理方面,气虚的人可以多吃黄芪、山药、红枣、糯米等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帮助提升体内正气;阴虚的人则适宜多食用银耳、百合、雪梨、鸭肉等滋阴食材,以滋养体内阴液。
同时,大家要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容易刺激身体,导致汗液分泌增多。
![]()
生活起居上也有不少要注意的点。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的环境中,这样有助于减少出汗和预防中暑。
勤换衣衫也很重要,特别是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能让皮肤更好地呼吸。
睡前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不妨泡个脚,放松身心,为进入甜美的梦乡做好准备。
![]()
运动方面同样有讲究。建议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比如八段锦、散步等,避免运动过度导致大汗淋漓,耗伤体内气血。运动结束后,要及时擦干汗水,并更换上干爽的衣物,防止着凉感冒。
![]()
汗症虽然看似是小问题,但实际上却关乎着我们的健康大局。如果你或身边的人长期受汗症困扰,建议及时就医,辨证调理,才能真正由内而外恢复平衡健康。
泰坤堂特邀专家
![]()
张益群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周五全天
简介
江西省名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传统医学委员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付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擅长:中医内科杂症、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脑梗塞,中风偏瘫,呼吸系统疾病,老慢支,咳嗽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痛风等; 消化系统疾病,胃溃疡,慢性胃炎,贫血,皮肤病,皮肤过敏,痤疮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 周围血管性疾病,脉管炎,糖尿病足等,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前列腺炎以及各种肿瘤的中医中药治疗。
![]()
公众号上回复
“张益群+看诊人姓名+手机号+
看诊日期+初/复诊”
即可预约挂号
或点击阅读全文,在线预约
![]()
*点亮在看,为健康点个赞!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