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虽然同属胆道系统结石,但在发病部位、形成原因、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保胆培训基地主任、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何明刚主任指出,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更精准地识别和应对疾病。
一、发病部位不同
- 胆囊结石,顾名思义是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结石在此处形成后,主要影响胆囊的收缩和胆汁储存功能。
- 而胆管结石则是出现在胆管内的结石,胆管是输送胆汁的管道系统,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包括胆总管等)。结石可在肝内胆管的分支中形成,也可在肝外胆管中出现,其位置直接影响胆汁向肠道的排泄过程。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二、形成原因有差异
- 胆囊结石的形成多与胆汁成分失衡相关,比如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高、胆汁淤积、胆囊收缩功能下降等。长期高脂肪饮食、肥胖、糖尿病、女性激素变化(如妊娠、服用避孕药)等因素,都可能增加胆囊结石的发病风险。
- 胆管结石的形成原因相对复杂,肝内胆管结石常与胆道感染、胆汁滞留、胆管解剖异常、寄生虫感染等有关;肝外胆管结石部分是由胆囊结石脱落进入胆管形成,也可能因胆管本身的炎症、胆汁淤滞等因素原发形成。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三、症状表现各有特点
- 胆囊结石患者大多数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当结石阻塞胆囊管或引发胆囊炎时,会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背部,常伴有恶心、呕吐,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易发作。慢性胆囊炎患者则可能表现为右上腹隐痛、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 胆管结石的症状往往更为紧急和严重。结石阻塞胆管时,会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发腹部剧烈腹痛、高热寒战和黄疸,这三种症状被称为“胆道三联征”。若阻塞持续加重,还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肝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四、治疗方式侧重点不同
- 胆囊结石的治疗需根据胆囊功能决定。对于小于0.5cm、且无症状的小结石,可定期观察;对于结石大于0.5cm或小于0.5cm、有症状的胆囊结石,需要积极选择手术治疗,对于组织结构完整、功能良好的胆囊,我们应尽量选择保胆取石的治疗,坚持“能保尽量保”的原则,避免盲目切胆。

- 胆管结石的治疗以解除梗阻、清除结石、控制感染为核心。肝外胆管结石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若结石局限、症状轻微,可先观察随访,若结石分布广泛、引发胆管狭窄或肝脏损害,则可能需要联合肝部分切除术等更复杂的手术方式,以彻底清除结石并改善胆道引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