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刷到深圳城中村的消息,一家快餐店门口挂着"现炒现吃,拒绝预制菜"的牌子,玻璃厨房里大厨颠勺冒油星子,看着比连锁店热闹多了。发帖的人说虽然贵点,但宁愿少吃一顿奶茶也要吃安心饭。评论区吵翻天,有人举手支持,也有人吐槽被坑的经历。
老广们真是把饮食当信仰,有条评论说得好:"预制菜一蒸就有股死味,骗不了广东人的舌头"。确实啊,街边肠粉店蒸笼掀开那瞬间的蒸汽,砂锅粥咕嘟咕嘟冒泡的声音,还有炒菜锅里"噼里啪啦"的声响,这些都是预制菜学不来的。四川网友也跟风附和,说火锅店敢用预制底料,他们当场掀桌子,听得我直乐——原来全国吃货都这么较真。
但也有网友说肯德基也是预制菜,这话说得我直摇头。重点不是预制不预制,是商家不能两头占便宜。之前在连锁店吃过"外婆菜炒腊肉",肉硬得像皮带,服务员支支吾吾说是中央厨房预制的。花现炒的钱吃加热食品,搁谁谁受得了?现在好多店菜单写"现炒时蔬",结果后厨拆预制菜包,这不摆明糊弄人吗?
其实监管部门早就给预制菜下过定义,说是预加工加热就能吃的菜,本身没问题。但问题是商家玩隐瞒,把预制菜当现炒卖,就像用次品充正品,这不是欺骗是什么?我路过一些网红餐厅,看见"透明厨房"就是个摆设,摄像头对着空灶台,后厨可能在隔壁拆冷冻包装。
有建议说商家应该实诚点,在菜单标红蓝颜色,红的是现炒,蓝的是预制。我感觉这个点子不错,就像超市货架分国产进口一样清晰。还有人提议让后厨直播切菜炒菜的过程,这样至少能看到食材是不是新鲜的。监管部门是不是该出规定?比如餐厅预制菜不能超过三成,超过就罚款,坚持零预制的还能挂个认证牌,这不比偷偷摸摸强?
前两天我特意去深圳那个城中村看了,那家挂"零预制"的快餐店生意确实红火,但门口贴着免责声明说"食材新鲜度不做保证",这不有点打脸吗?旁边连锁店虽然没标预制,但推出"半成品现炒"套餐,说是冷冻蔬菜现场下锅,味道还行。有个中年大姐挑眉说:"便宜点就认,贵的还得看是不是真功夫。"
现在年轻人可能无所谓,加班晚了谁不想点个外卖?但老一辈人真是看不得传统手艺被偷工减料。上次陪爷爷吃火锅,他盯着锅底直皱眉,尝了一口就说"底料没层次",后来问服务员才知道用了标准化调料包。老人家嘟囔着说:"吃的就是师傅的手艺,标准化的东西没魂。"
最近深圳要试点新规,要求餐厅预制菜不能超过30%,还给零预制的挂认证牌。但听说不少小馆子叫苦,说现炒成本太高撑不住。其实消费者也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只要别昧着良心骗钱。就像我周末去菜场买菜,看见大叔现杀鱼现刮鳞,虽然贵点但吃得安心。
现在网上流行"用脚投票",看见挂"零预制"的店多排队几分钟也认了。但总有商家耍花招,前几天看到新闻说有餐厅把预制菜标签撕掉,结果被顾客拍下来发抖音,现在那家店评分从五星掉到两星。你说现在年轻人爱惜羽毛吗?关键是要让选择权真正在消费者手里。
对此,各位网友们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