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全世界没一个国家敢在军事上和中国较量”这句话,不少人还记得是戴旭大校说的。
前些年这话刚出来时,网上吵得厉害,有人觉得提气,也有人觉得是不是太绝对?
毕竟那时候大家看美国航母、五代机,想着的都是中美差距至少还有十几年,心里还会犯嘀咕:咱们真的到这份上了?
可今年的九三阅兵一结束,再回头看这句话,不少人突然明白了:这话不是空喊口号,以前有以前的底气,现在有现在的硬实力。
尤其是阅兵场上那些亮出来的“家伙事儿”,把“敢不敢”的答案直接摆到了明面上。
70年从“血肉扛坦克”到“智能守国门”
70多年前的朝鲜战场上,有支特别让人佩服的部队:志愿军50军。
这支部队的前身是1948年长春起义的国民党60军,在国民党部队里,嫡系都叫它“60熊”,意思就是战斗力不行。
可改编成50军后,才两年时间,就彻底换了模样。
第三次战役时,50军奉命打英军29旅,那可是配备重型坦克的精锐部队。
咱们的战士没有先进武器,就抱着炸药包、爆破筒,用血肉之躯跟钢铁坦克拼,最后硬是把29旅的坦克营全灭了,这也是志愿军第一次全歼敌军建制装甲部队。
后来第四次战役,50军跟38军一起守汉江,本来任务是拖10天,结果全军将士硬扛了50昼夜,打出了让美军将领李奇微记一辈子的“血岭”。
毛主席知道后,专门夸他们是“50凶”。这支部队为啥能从“熊”变“凶”?核心就是咱们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
早在上世纪20年代,毛主席和朱德老总在新泉搞整训,就把“为谁打仗”说透了。
以前战士参军可能只是为了有口饭吃,整训后才明白,是为了让穷人翻身,为了国家不受欺负。
这种思想拧成一股绳,再弱的部队也能爆发出强战斗力。
70多年过去,战场变了,武器也变了,但这股底气没丢,还升级了。
今年阅兵场上,地面突击方队里的99B坦克,车顶装了无人武器站,不用士兵探出头就能打。
战士们戴的智能头盔,能实时收到战场数据,哪里有敌人、该往哪走,一目了然。以前靠血肉之躯扛的硬仗,现在靠智能装备守国门,这种变化不是一点点。
就像咱们的钢铁产量,以前抗美援朝时,美国钢铁产量是咱们的142倍,造坦克、军舰都缺料。
现在咱们连续多年全球钢铁产量第一,福建舰、055大驱一艘接一艘造,速度比美国还快。
美国造一艘福特级航母要10年,咱们从辽宁舰到福建舰,也就十几年,从无到有,再到技术赶超,这就是底气的硬基础。
福建舰
“三位一体”核力量亮家底,“全时戒备”四个字,比啥都管用
以前说起核威慑,咱们总说“最低限度有效”,意思是够用就行,不搞军备竞赛。
但今年阅兵,核导弹方队一出来,大家发现不一样了。
东风-5C液体洲际导弹、“惊雷-1”空基导弹、“巨浪-3”潜射导弹第一次凑齐了,这就是咱们常说的“三位一体”核力量,海陆空都能投送,覆盖全球没死角。
更关键的是官方那句“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前没这么明确说过。
这八个字啥意思?就是咱们的核力量不是摆着看的,随时能拉出来用,不管谁想搞事,都得先掂量掂量后果。
除了核力量,区域防御也越来越硬。南海那边,咱们填岛造基地,部署了反舰导弹和雷达,今年阅兵又亮出了无人布雷系统(AJX002)。
敌人的船敢来,咱们能悄无声息布下雷区,再加上反舰弹道导弹,西太这片区域,美国航母现在见了都得“礼貌避让”,不是怕,是真没把握赢。
还有反无人机这套东西,以前大家担心无人机蜂群不好防,这次阅兵直接展出了“弹炮+激光+微波”的组合
无人机来了,先用微波干扰让它失控,不行就用激光烧,再近点就用炮弹打,三层防护,无缝衔接。
美国一直想靠“分布式杀伤链”搞事,现在这套系统一出来,等于把它的路堵死了。
无限发射
从“追着别人跑”到“自己定规则”,智能战争咱们已经领先一步
1991年海湾战争时,咱们看美国用信息化打垮伊拉克,心里挺着急,那时候咱们还在搞机械化,跟人家差了一代。
可现在再看,咱们不仅追上了,还在智能战争领域走在了前面。
今年阅兵的战场网云车特别显眼,这东西能快速搭起一个抗干扰的指挥网,不管是天上的飞机、海里的军舰,还是地面的部队,数据都能实时共享,AI还能帮着分析战况、做决策。
以前指挥靠电台、靠地图,现在靠“云端中军帐”,哪里有敌人、该怎么打,一秒钟就能算出来。
战场网云车
无人装备更是成了气候,陆上的无人战车,能自己前出侦察,还能扛导弹打坦克,不用士兵冒风险。
海上的无人潜航器,能在水下巡弋,发现敌人潜艇就跟踪,还能布放鱼雷。
空中的无人僚机,跟歼-20S双座战机配合,歼-20指挥,无人僚机冲在前面突防,美国的F-35现在还没这套玩法,咱们已经实打实地亮出来了。
还有北斗系统,以前打仗怕GPS被掐断,现在咱们有北斗,精度能到厘米级,还抗干扰,不管敌人怎么干扰,咱们的导弹该打哪还打哪,一点不耽误。
2007年咱们就用导弹打下来过报废卫星,现在反卫星技术更成熟,谁想动咱们的卫星,先想想自己的卫星会不会变成太空垃圾。
外媒和智库都认了:不是中国说大话,是实力真的到了
之前马英九说过,美国兰德智库推了18次中美假想战,结果全是美国输,当时还有人觉得是夸张。
可今年阅兵一结束,外媒的评价就变了,美国《防务新闻》说,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量子雷达组合,让美国的反导系统快没用了。
印度《经济时报》更直接,说中国在信息化、无人化领域已经跟印度拉开代差,区域平衡被打破了。
俄罗斯总统普京看了阅兵后,评价说“水平很高”,这话里有门道,俄罗斯也是军事大国,能这么说,说明咱们的装备实力已经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还有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2023年咱们国防开支2250亿美元,全球第二,虽然只是美国的四分之一,但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不像美国那样到处建基地、浪费钱。
当然,咱们也不藏着短板,比如航空发动机、芯片这些关键领域,还在追赶;全球投送能力也不如美国,人家有800多个海外基地,咱们现在还没有。
但这些短板不影响大局——咱们的目标不是跟美国争全球霸权,是守住自己的利益,现在的实力已经足够让任何国家不敢随便挑衅。
结语
从抗美援朝的“一把炒面一把雪”,到现在九三阅兵的“智能装备满场跑”;从以前的“飞机不够飞两遍”,到现在的歼-35、空警-600凑齐航母战斗群,中国的军事力量不是一夜之间变强的,是一代代科研人员、军人干出来的。
空警-600
戴旭大校的那句话,以前是基于历史上的胜利和军工的潜力,现在是基于实实在在的装备和体系。
咱们爱好和平,不想跟谁较量,但也不怕谁来较量——毕竟,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句话,永远不过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