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大会会议本质上是一次会议,公司会议有会务流程,有组织者,主要人物要总结要讲话,会议有会议纪要,开会有目的,有安排有部署,要落实要执行要检查。但小区的业主大会会议还是有很大不同,它是议题表决,或者说叫投票表决,它不是像很多人那样的一次性集中开会,它至少要三五天开完,一般是一个月,有时可延长或提前结束。业主大会会议前些年以纸质投票为主,这些年电子投票开始普及,更多是在手机上用小程序绑定业主信息,人户一致,用手机投票,另外还有电话投票、短信投票、邮件投票等多种形式,一般都会加上补充的纸质投票形式(因为有些老人家不一定会熟练使用手机投票)。
业主大会会议投票目的性更强,就是业主们投票后要拿到投票结果,这是小区业主、老百姓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跟自己的生活很近、息息相关,组织者会很慎重,投票者会很慎重,包括业主大会的指导机关——有关部门也很慎重,业主共同决定、投票出来的结果是具有法律效应的,程序要合法,证据链要充足(如果一方有异议,这些资料会作为将来打官司的法律证据)。所以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前夕,一般会在小区进行至少十五天的公示;业主大会会议结束后,还会就会议结果也进行至少十五天的公示!
这里要澄清两个名词,业主大会和业主大会会议,业主大会是小区最高权力机关,类似于“全国大大”,如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那小区就得套用某某小区“第三次业主大会会议”的说法,所以,准确说法是“召开业主大会会议”,而“召开业主大会”的说法是错误的!
住建街居会对小区业主大会会议两个议题非常重视,一是新选、换届业委会,二是更换物业。这两件事情是“革命性”的,也是小区可能会有动荡、撕裂甚至斗争的源起。所以,程序问题,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问题,住建街居会盯得“慎之又慎”,甚至,如果程序不合法,住建街居会出具整改函!
抛开上面这些问题不谈,只谈谈如何将业主大会会议开得有质量、有吸引力、让各方没负担有动力、开了还想再开?
首先,业主大会会议很多是没有经费的,有些省市物业管理条例规定首次业主大会会议费由开发商承担,但有些开发商掏钱不自觉,这个需要住建街居配合、要有高压态势。还有,小区有了公共收益之后,要为每年业主大会会议预留1-2次会议的经费。或者,前期可以号召业主捐款,待公共收益有钱了之后返还业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总之,没有“军饷”,想靠组织者自己垫资、献爱心做公益,一次可以,多了是不行的!
其次,在投票工具选择这块,目前有政府做的小区电子投票系统和较多的第三方投票系统,实话讲,政府电子投票系统虽有权威性,但比较死板,特别有些城市的业主清册没有与不动产中心的实时系统同步,为了保护隐私,业主姓是确定的,但名字是 X X,而且手机号码里还有两至三位 X X X,还需要进一步核实,也给会务组织者带来了难度,所以很多小区对政府的电子投票系统并不感冒,这给了第三方投票系统一些机会。虽然也要去“搞到”投票的业主的详细信息,但会务组织者可以掌握更多主动。像广州华南新城历史上首次业主大会会议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拿到业主真实详细信息,也费了一些功夫。但会务组织者如何防止隐私泄露、保证信息安全,也是需要注意的!
第三,业主投票如何拿到想要的结果,各个小区也想了很多办法,在此不再赘述。但如何高效、有吸引力,开了还想再开?这也就是如何让业主参与度更高,需要公众号发文、微信群预热发酵、小作文引导、投票最新情况更新、跳转,特别是“分支机构”——各楼栋长、各小组组长要想更多办法,可能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比学赶拼、甚至发红包等,把握好节奏,不停给到情绪价值,把气氛烘托到位,互相拉票,提高参与率才是王道,毕竟双2/3、双1/2的通过率是硬指标!
我们觉得,把小区议事群办成小区参谋群、业主“娘家群”,甚至把它打造成业主大会决策层:小区重大事情,先在这个群“过一遍”,然后业主大会、业委会再去执行!大家尝到“甜头”,感到自己被重视,小区业主大会会议开成业主想来愿来、内容新颖好玩、体现业主价值的“嘉年会”,让所有业主参政议政,当家作主,则小区一年可以召开两至三次业主大会会议都没有压力,小区真正共建、共治、共享,业主也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