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类科学技术史-047》古代印第安人的农业

0
分享至


古代印第安人的农业

1961-1969年,学者们对墨西哥城以东的普埃布拉州东端及南北流向的萨拉多河中游河谷地带进行了考古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在此发现了约公元前3500年人类培育出的玉米、豆类及棉花等,标志着这地区早期农业的开始。


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农业在中美洲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正是农业的确立,为玛雅文明的发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在适于农作物生长的地区出现了小型的村落,每个小村落由农田环绕着。村民用至今在拉丁美洲许多地区仍然沿用的"刀耕火种"的方式开垦土地。每年人们在森林或灌木林中开拓新的土地,砍下和放火烧完树木,如遇大树则用石斧将树皮砍去一圈,再把树枝堆在树干四周,放火将其烧透。农作物就种在混合着灰烬的土中。两三年后再让这块土地退耕归荒,另外再去开垦新的土地。这种耕作方法需要大量土地间歇使用,才可能生产足以养家糊口的食粮。

当时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的主要工具是用燧石和黑曜石制造的石器,公元10世纪后才开始使用铜制工具,始终未能使用铁器,加之没有或缺乏大家畜而使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中美洲的家畜只限于狗、火鸡和鸭类,不可能用于田间耕作。一切农田的耕作,都只能借助人力。因此人们只能集中在土地容易耕种的地区。但是一种叫"查那巴斯"的耕种方法,使上述的缺憾多少获得补偿。在墨西哥谷的沼泽地带,人们先开辟水渠,筑出挡土墙在墙间堆积芦苇和其他植物作为表层土壤的泥基。种植作物的表层不断用渠底的淤泥加以补充,使作物得到充分的肥料。这种人造岛的边缘和角落种有柳树,以防土壤流失。"查那巴斯"一年可生长数季作物,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1519年西班牙人入侵时,阿兹特克的都城诺奇特兰已经成为一个大都市,约为当时英国伦敦的5倍,人口达30万人。在诺奇特兰周围即是"查那巴斯"带。在玛雅地区中部,是林木遮盖的沼泽地带,旱地极少,然而在这些地区玛雅人却生产出大量玉米,这在过去一直是个谜。近年美国宇航探测系统通过茂密的森林,首先发现了玛雅1000多年前修建的排水网络。这些排水渠纵横交错,规模巨大,位于危地马拉和贝利塞的热带雨林区。考古学者通过地区考察,见到这些排水网,它们平均宽3至9英尺,深1.5英尺。排水渠是用石锄挖成的,用以排水,然后在排干水的地带开出小块方地,种植玉米和可可。这就解释了在公元250至900年间,玛雅人为何能在沼泽丛林种地,以养活二三百万人口的问题。当时,玛雅人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其次有马铃薯、可可、南瓜、番茄、辣椒、棉花、烟草等。

印加人在农业方面更为在行。尽管他们的耕作工具非常简单,主要是铜制的锄头和附有镫的铜铲。但印加人借助其水利工程创造出农业奇迹。在印加帝国之前约1000年,安第斯山区即已有较发达的农业。从那时起,人们已开始开凿大小水渠,到印加帝国时形成一套周密庞大的灌溉系统。水渠引导安第斯山高处的水源,渠底由石块铺成,并筑有石水闸,以控制水的流量。引水道沿山坡蜿蜒伸展,甚至越过分水岭,有的水渠长达近百英里,将水引导至缺水的山谷。这些古代的水渠,许多至今仍在发挥灌溉功能。这种水渠除了灌溉之外,水中携带的淤泥还可肥沃农田。印加人还使用高效的有机肥料——海鸟粪。人们从遥远的海边将海鸟粪运到山区,撒在农田里。印加当局在当时已经对鸟类加以保护,使它们不断造福人类。在现今秘鲁一带的高地,印加人建造"安丹"(即梯田),将山坡改造为耕地以解决水土保持的问题。人们用石块建造坚固的挡土墙,在其后铺上石块作为田床。然后从山谷下取土倒在田床上压实,先用普通土壤,最后用肥沃的土壤作表层。这样造成一块块狭长、平坦而极为肥沃的田地,配合灌溉系统一年可栽种2至3季作物而获得较高的产量。这些巨型梯田有许多至今完好如初,仍在发挥其作用。

中美和南美古代印第安人栽培的作物,对现代世界粮食供应的构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全世界范围来看,玛雅人是玉米、土豆、菜豆的最早培育者;印加人则培育了甘薯树薯和花生。其他许多重要的蔬菜和经济作物如蕃茄、辣椒、南瓜、菠罗、可可、棉花、烟草,也是古代印第安人培育的结果。他们年复一年,从野生植物中筛选和培育出良种,为丰富全人类的物质生活作出了贡献。


古代美洲的畜牧业相对不那么发达。玛雅人能够养蜂,驯化了狗和火鸡。南美洲安第山上原产有一种体型细小,形如骆驼但无驼峰的动物,名叫骆马。在公元前1500年骆马已被当地印第安人驯养。印第安人通过巧妙和繁殖和选种,将野生的骆马培育出骆马和羊驼两种家畜。骆马和羊驼对印加帝国的经济起过重要作用。两者都是绵毛和肉食的来源,羊驼体型较小,其绵毛细质柔滑;骆马体型较大,其绵毛粗硬,但能供应较多的食用肉。骆马还是有价值的负重家畜。时至今日,人们在安第斯山上仍使用骆马,因为其他的家畜无法适应高山的稀薄空气。印加帝国之所以能够征服并控制遥远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使用骆马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使印加军队有较好的机动性。骆马在行进途中可在路边的草地就地觅食,必要时它们又可被宰杀供士兵充饥。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足球报:青岛海牛今年仅获政府2000万支持,其余开支几乎全靠招商

足球报:青岛海牛今年仅获政府2000万支持,其余开支几乎全靠招商

直播吧
2025-09-15 11:56:49
2025-09-16 10:56:49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incentive-icons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从宇宙诞生到人类文明,专注地球史、人类史、民族史、文明史。
7935文章数 56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青海秦刻石被认定 曾被质疑系现代电钻等精密仪器所刻

头条要闻

青海秦刻石被认定 曾被质疑系现代电钻等精密仪器所刻

体育要闻

乌姆蒂蒂,为世界杯冠军赔上职业生涯

娱乐要闻

宋祖英事业巅峰隐退?李谷一道破原因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中国将依法依规开展TikTok技术出口审批

汽车要闻

优质智能体验/1.5T增程 别克至境L7正式亮相

态度原创

亲子
房产
健康
本地
公开课

亲子要闻

这些动画片,孩子越看越聪明~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