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走后的第23天,我在社保局领到了15万元
这笔钱,每个家庭都该知道。
去年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我站在社区医院门口,手机在掌心不停震动,屏幕上闪烁着妈妈的未接来电。
最后一条通话记录停在下午4点07分。
我心里一沉,知道出事了。
推开家门,客厅的空调还开着暖风。
爸爸蜷在沙发上,身上搭着我去年冬天织的那件灰色毛衣。
茶几上放着半盒没吃完的降压药,一只玻璃药瓶滚落进了地板缝里。
我弯腰去捡时,听见妈妈哑着嗓子说:“你爸……早上遛弯时,突然就倒在花坛边了。”
急救室的灯亮了又灭,灭了又亮。
最后医生摘下口罩,声音很轻:“心梗,没救回来。”
那天雾很浓,殡仪馆的车鸣着笛渐渐远去。
妈妈站在单元门口,手里紧紧攥着爸爸常戴的毛线手套——那是她熬了三个晚上织出来的,针脚歪歪扭扭,爸爸总笑着说:“比你闺女织得还暖和。”
一、天塌了的三天
头三天,我们家像被抽空了魂。
妹妹从上海赶回来,蹲在行李箱旁不住地掉眼泪。
爸爸的老哥们提着二锅头来灵堂,酒洒了一地。
我和妈妈在厨房机械地包着饺子,馅料撒了满桌,谁也没说话。
直到社区网格员小李送来花圈,临走时拍了拍我的肩:“记得去领老爷子的社保待遇。丧葬费、抚恤金,还有个人账户里的余额……至少能帮你们渡过这段日子。”
我和妈妈面面相觑,都愣住了。
“社保……还能领钱?”妈妈声音发抖,“他退休金一个月才四千八,平时药费都不少花,哪还有多余的钱?”
小李轻声解释:“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咱们每月交的社保,其实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个人账户里的钱,是可以依法继承的。还有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都是给家属的实实在在的保障。”
那天晚上,妈妈翻出一个旧红布包。
里面是爸爸的身份证、社保卡、退休证。
纸张边角都已磨损,退休证上的照片还是二十年前的——他穿着蓝色工装,笑得露出一口白牙。
二、奔走社保局的日子
十月初八,我请了假,陪妈妈带着材料去了区社保局。
大厅里人不多,飘着淡淡的消毒水味道。
导办台的工作人员看我们有些无措,主动迎上来:“是来办理遗属待遇的吧?先填这张表,需要死亡证明、关系证明、逝者的社保卡……火化证明也要带上。”
妈妈的手一直抖,我接过材料,一件件理好: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盖着医院的红章。
户口注销证明,爸爸的名字被一条横线划去。
父母的结婚证,1985年发的,塑料封皮已经泛黄。
爸爸的社保卡,密码还是他惯用的“123456”。
火化证明,来自殡仪馆,纸张厚实得像合同。
填到“与逝者关系”时,妈妈突然抬起头,茫然地问我:“闺女,我算是‘配偶’还是‘直系亲属’?”
我喉头一哽,轻声说:“妈,您是配偶。”
窗口是位戴眼镜的女同志,看我们反复填错,便拿过表格帮忙填写:“阿姨别急,我帮您看看。发放月数要看缴费年限,老爷子缴了32年,超过15年的部分每多一年增加一个月,最高24个月。他养老金每月4800元,那么抚恤金就是4800乘以24……”
“等等,”妈妈打断道,“他退休前在厂里上班,中间有几年断缴了,算不算数?”
对方微笑回答:“阿姨您放心,缴费年限是累计计算的,断缴不影响,总年限够就可以。老爷子的档案我看过了,从1990年到2023年,一共32年8个月,按33年算。”
最终数字出来的那一刻,妈妈盯着计算器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纸巾:“十一万五千二……够给妹妹交考研班的学费,够还他上次住院时欠的债,也够我下半年吃药的……”
除了抚恤金,我们还领到了丧葬补助金——按本市政策,是两个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共1万4。
再加上爸爸个人账户里剩余的10万3——他每月工资扣8%,33年下来加上利息,远比我们想象中多。
最后,工作人员递来一张银行卡:“钱明天到账。这是国家给老爷子的最后一份心意,你们好好拿着,别嫌少。”
走出社保局,雾气已经散去。
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妈妈脸上。
她望着天空,忽然说:“你爸要是知道,准得骂我‘财迷’……可闺女,妈不是贪财,是咱们娘仨,总得吃上一口热饭啊。”
三、国家的温度,藏在制度背后
如今回想,我才真正明白:
社保不只是每月扣款,更是给家人的“双重保障”。
爸爸每月缴的费,不仅为了自己养老,也是留给家人的退路。
他走了,但社保继续替他守护这个家。
不要怕“麻烦”,应得的权益要积极争取。
那三天,我们辗转于社保局、医院、派出所,盖了数个章。
但妈妈后来说:“值得。要是早知道,我连他们单位人事科的门朝哪开都得问个明白。”
社保的“人情味”,藏在细节里。
工作人员看妈妈手抖,主动帮忙填表。
社区小李特意来电提醒时效。
就连殡仪馆的师傅听说我们来开证明领补助,都没有催促。
这些细节让我恍然明白:社保不只是政策条文,更是一个个普通人在守护另一些普通人。
就像爸爸常说:“咱们工人坚持交社保,图的就是老了有依靠,走了不拖累儿女。”
四、暖意延续
昨天给妈妈打电话,她说妹妹的考研班已经续上,房贷也还了一期,连之前欠楼下王大爷的药费都结清了。
电话那头飘来炖排骨的香气,她说:“你爸生前最爱吃我炖的排骨,今天……我多放了些藕。”
挂掉电话,我望着屏幕里自己的社保缴费记录——每个月从工资中扣去的8%,原来一早就在为所爱的人储备一份安全感。
如果你家中有老人、顶梁柱,或者你自己就是那个“主心骨”,请务必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
不是预示不幸,而是一份提醒:
社保不仅要持续交,更要真正懂。
真到需要用时,别像我们一样,等到泪流干了才想起——
原来国家早已将这份“最后的守护”,悄悄存进了社保账户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