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报》9月9日8版
“法官,被执行人在广西!”一个紧急线索,让拖欠13年的货款在半天内追回;“我马上还钱!”一个焦急电话,让失信企业主动履行义务;“感谢法院给了喘息机会!”一次善意执行,让困境企业重获新生。这些都是永州法院破解执行难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跨域协作、信用惩戒、善意执行3大举措,执结案件2.7万余件,执行到位金额16亿余元,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加速实现。
跨域协作:打破地域壁垒
“法官,被执行人在广西!”接到申请人提供的线索后,零陵区法院立即通过执行指挥平台委托当地法院协助,仅用半天就成功为当事人追回拖欠13年的货款。
这样的高效协作已成为常态。为有效解决异地执行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永州法院依托执行指挥管理平台,通过事项委托线上办理,核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快速完成跨区域查控,缩短异地执行周期。今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执行指挥管理平台办理委托执行事项1.2万余件,办结率100%,平均用时缩短至6天。
同时,永州法院还积极参与湘粤桂3省(区)6市法院执行协作,去年5月与广西贺州签署了毗邻地区人民法院跨域联动执行协作协议。双方在事项委托、协作执行、联动执行、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合作以来,共开展联合行动34次,执结案件21件,执行到位118万元。
信用惩戒:构建诚信体系
“刘法官,我马上还钱,请把我从失信名单中移除吧!”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焦急地给执行法官打电话。原来,他被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后,无法乘坐高铁前往外地签订重要合同。
永州法院不断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通过车站广场、商业中心等地的LED屏滚动曝光失信名单,在村(社区)公告栏张贴失信榜,今年以来共曝光失信被执行人3000余人次,1000余人因舆论压力主动履行义务。
与此同时,永州两级法院还与32个部门建立信用惩戒联动机制,在招标投标、融资信贷、市场准入等领域进行限制。某食品公司因被列入失信名单,在参加政府采购项目中出局,公司负责人立即到法院清偿了全部债务。
对于有履行意愿但暂时缺乏能力的被执行人,法院积极引导其与申请人达成和解;对于已经履行完毕的,及时解除失信名单和限制高消费措施,帮助其修复信用。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为62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善意执行:传递司法温度
“感谢法院给了我们喘息的机会,现在公司经营好转,我们一定按时还款!”某科技公司负责人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该公司因疫情影响陷入困境,法院采取“活封”措施允许其继续使用生产设备,最终企业“起死回生”。江永县法院在执行周某系列案件中,采取“活封活扣”措施让其继续经营养殖场,最终案件圆满解决。
永州法院将善意文明理念贯穿执行全过程,对发展前景好的涉诉企业,优先采取“活封活扣”措施,今年以来通过柔性司法帮助19家企业渡过难关。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始终坚守民生底线,为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为农民工开辟执行绿色通道。零陵区法院在执行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时,通过耐心调解,申请人自愿放弃部分款项,被执行人当场兑付16万元,双方握手言和。
同时,“执行+调解”模式进一步创新,邀请人大代表等参与执行调解。蓝山县法院通过背对背调解,促使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被执行人当场履行全部债务,申请人也主动放弃利息,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此外,永州法院还创新开展“法院喊你来领钱”系列活动,11个基层法院同步举行执行案款兑现大会,现场向292名申请执行人集中发放执行案款2.11亿元,让纸上权益更快、更足额地转化为真金白银。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永州法院执行工作成效显著。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执结案件2.7万余件,执行到位金额16亿余元。一批批骨头案、钉子案顺利执结,执行工作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下一步,永州法院将继续深化执行改革,用更高效的协作、更精准的惩戒、更温暖的执行,让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为永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来源:湖南法治报
作者:匡晶 蒋小芬
编辑:有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