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很久才接受一个事实:
如果所有人都对你满意,那你一定做错了什么。
“前几天吧,就有个同事来找我汇报。
汇报后,她突然对我说:“我感受到你对我的不信任。”
说实话哈,确实不是很满意。
这个同事,她前前后后提了3次方案,要么没有考虑用户价值,要么就是简单的做二道贩子,要么是一直拖延,所以从工作要求上,我觉得她是不够专业的。
当然我其实能感受到她的难过的,但那天,我停顿了一下,还是选择了如实地回答她说,“是的,我对你确实还不够信任,所以请你用你的专业来赢得我的信任。”
换做是以前,我大概会立刻解释说,“没有啦,你想多了。”
我以前是一个挺讨好的人,总会下意识地想让别人喜欢我,不要让别人失望。
别人有困难,就忍不住替他兜底;
看到漏洞,就忍不住帮他补上;
生怕让谁失望,努力把所有人都顾全。
哪怕我真觉得对方不够好,还是会想方设法把话说得不那么伤人,要好听一点。
但这些年我经营公司,做管理,谈判,我在学习一个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能力:要一部分人对你不满意。
前段时间我在伦敦旅游,在路途上又重温了一遍英剧《王冠》。
里面有一个片段我印象特别深刻,是玛丽皇太后在写给伊丽莎白二世的一封信,她说:
“我曾目睹三位君主,因无法将社稷与私情分开,导致整个国家分崩离析。
你万万不可犯同样的错误。
你在哀悼你父亲的同时,还需为另一个人祈祷,伊丽莎白·蒙巴顿。
她已经被另一个人代替,伊丽莎白女王。
这两位伊丽莎白会频繁互相斗争,但是,王权必须胜出,必须永远胜出。”
这段话我当时看得心里一动。
是的,其实不止是王室,于企业、于个人,都一样。
你是一个管理者,就要守住管理者的职责;
你是一个创业者,就要记得你承担的使命;
你是一个父母、伴侣,也一样要分清不同角色下的责任。
很多时候,这意味着你不得不让一部分人不满意,但这是因为你必须忠于更高的目标。
而除了这些角色的职责之外,还有一层更本质的东西,就是你对自己生命的忠诚。
如果你把一生都耗在迎合别人的期待里,那么你的“自我区分度”就变得很低,因为当你丢掉了自己的边界,失去了自己的标准,你也就注定了平庸。
这个时候,你活的就只是“别人眼中的角色”,而不是你自己。
但你想想看哈,我们人生里所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作品、观点、选择,其实都必然是带着一些锋芒的。
你提出一个新点子,有人会质疑;你坚持一个标准,有人会不快;
你选择一条自己的路,一定会有人觉得你背离了他们的期待,会想要讨厌你、疏离你,因为你不再迎合他们。
可正是这些“不满意”,帮你筛选掉了不属于你的关系,也让你和同频的人靠得更近,也让你对自己想要的更加清晰。
我前段时间刷到《第一人称复数》这个节目,又看到了徐小虎。我觉得她真的是一个很通透的人。
她今年 91 岁,是一位美术史学家。她的一生,简直就是把“不怕别人不满意”活到极致的证明。
她年轻的时候,因为质疑导师,被赶出了普林斯顿;
中年时,又因为在中国台北故宫质疑传统书画鉴定权威,被指责离经叛道,遭到整个学术界的孤立,甚至被封杀四十年,文章不得发表、学位被取消、甚至被禁止触碰古画。
徐小虎把这些发现写就了著作《被遗忘的真迹》。
51岁时,她凭借这个研究获得了牛津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
她说过一句话,特别打动我:“你别怕人家怎么看你呀,那是他们的事儿。
他们觉得我们不乖,他们觉得我们不好,那是他们的感觉。
我还是做我想做的,我不伤害你就好了。”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别人的不满意,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他们的感觉。
你要做的,就是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坚定地活出自己。
成熟并不是把自己磨到圆滑,换取所有人的好感,而是敢于直面那部分不喜欢你的人。
因为在那之后,你才会真正遇见那些认同你、理解你、欣赏你的人。
就像徐小虎说的:“好东西都在后面呢。”
只有不怕让一部分人不满意,你才能真正走到后面,走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上。
点分享,让美好的能量流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