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快人心!这些社会毒瘤早就该被铲除了。”
近年来,随着“极端女权”现象的兴起,网络空间充斥着大量关于性别矛盾的讨论内容,而小红书平台则成为此类话题的集中地。
部分创作者,以“女性自主”为口号,实则持续制造争议、传播偏激思想,令人防不胜防。
如今,监管部门已出手干预,明确要求小红书进行全面整顿……
算法喂养出的世界
9月11日,小红书被推上舆论焦点,一纸官方整改通知令,让这个平台陷入广泛关注。
从通报内容来看,表面上是批评平台在明星绯闻、个人琐事等内容管理上的疏漏,听上去似乎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有识之士都清楚,这不过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问题在于平台长期积累的性别对立现象,已经让大量用户感到压抑。
在这场风波中,真正值得深思的并非某一种立场或某位博主,而是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算法。
我们每天在争论“女权”还是“女拳”,可能早已陷入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更关键的是要搞清楚,平台是如何将这种对立情绪一步步转化为流量红利,并形成规模化运作的。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经历?在小红书上,或许只是出于好奇点开了一个关于家庭分工的帖子,结果接下来几天,首页就像被打开了一扇情绪之门。
各种令人心情沉重的内容接踵而至:丈夫出轨的狗血情节,婆媳冲突的激烈场面,评论区更是充斥着“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婚姻就是女性的牢笼”等极端言论。
这正是算法的运作机制,虽然逻辑简单,却极其高效。它不在乎内容真假、是否有价值,只关注你短期的兴趣点。你越是点击,它就越是推送相关内容。
小红书起初是一个生活方式分享社区,天然吸引了大量女性用户。随着平台内容日益多样化,为了留住用户,这种“投喂式”推荐机制被不断强化。
这种机制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能悄无声息地为你构建一个“信息孤岛”。久而久之,你会误以为所有家庭都在破裂,所有男性都充满敌意。
这种被算法放大和扭曲的现实,对于尚未形成稳定价值观的年轻群体而言,其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她们被灌输了一种非此即彼的极端观念,将个别男性的不良行为轻易上升为对整个性别的敌视,严重扭曲了对人际关系的基本认知。
当愤怒成了一门生意
为什么这种充满冲突的内容会大肆泛滥?答案显而易见:因为它们能带来流量。在当下的中文互联网环境中,挑动性别对立,几乎是成本最低、回报最快的内容策略。
一条能引发争议和争吵的帖子,其互动数据往往远高于理性温和的内容。于是,一个完整的“仇恨产业链”悄然形成。
一些创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打着“女性自立”、“自我关爱”的旗号,实则从事着煽动对立的勾当。
她们系统性地输出极端观点:婚姻中的妻子就是“无偿家务工”,生育是对女性的剥削,所有社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性别压迫,甚至将全体男性标签化为“潜在加害者”。
这些创作者借此积累大量粉丝,随后通过广告植入、商品推广等方式实现流量变现。平台方面呢?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即便不主动制造对立,也往往选择默许,甚至在算法层面为这些高互动内容提供流量倾斜。
毕竟,亮眼的用户数据,就是向资本市场讲好故事的关键。因此,年初中央网信办将“宣扬极端女权、挑动性别对立”列为整治重点,此次又约谈小红书,实际上是对这种扭曲商业模式的一次有力纠偏。
网络口水淹没现实
切勿认为网上的争执只是“嘴上功夫”,关掉手机就一切无碍。当虚拟空间的情绪对立达到一定浓度,它必然会“外溢”到现实生活中,成为现实冲突的导火索。
那些在网络空间被无限放大的“男性=潜在犯罪者”的叙述,正在真实地转化为现实中对男性的无端质疑和“有罪推定”。
四川大学某位女研究生,仅因怀疑农民工大叔偷拍,就对其恶意中伤,最终导致对方遭受网络暴力。
此外,北京环球影城内,两名女士误以为一名穿黑衣的女性偷拍,起初以为对方是男性,于是将事件发布至网络,后经核实发现对方并无恶意,才不得不公开致歉。
还有成都一位无辜男子,仅仅因为鞋面反光就被误认为偷拍者,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严重影响。这些事件,都是网络极端情绪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投射,严重破坏了公共空间中最基本的人际信任。
影响远不止于此,当婚姻被描绘成一场交易,一些女性将其视为“阶层跃升”的手段,导致如江西“88万元彩礼”等极端个案频现。
这直接推高了男性的婚嫁成本,降低了整体结婚意愿。
观察我们的邻国,韩国的生育率已跌至0.72,面临严重的人口危机。日本年轻人普遍回避婚恋,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这些都是值得警惕的前车之鉴,性别矛盾的持续激化,最终将损害整个社会的根基。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年轻女性受网络言论影响,竟然真的尝试“摘除子宫”以逃避生育和生理疼痛,这种对身体的极端伤害令人不寒而栗。
因此,官方此次整顿行动,并非针对正当的性别平权诉求。
有学者指出,网络女权话语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复杂演变,其中诸如反对性骚扰、反对家庭暴力等合理维权诉求,始终受到公众广泛支持。
人们真正反感的是那种将矛头指向全体男性、将婚姻与生育对立起来的极端表达。这种言论毫无建设性,只会加剧社会分裂。打击极端言论固然重要,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靠删帖封号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强化平台责任。平台不能再一味追求流量,必须调整算法逻辑,建立更加负责任的内容分发机制,而不是心甘情愿地成为极端思想的传播放大器。
二是提升用户辨别能力。作为网民,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批判性思维,警惕算法的投喂机制,明白网络呈现的往往是被筛选和夸大的局部现实。
结语
归根结底,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建立在不同群体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无休止的对立与攻击。
只有跳出这场由流量主导的冲突迷雾,让网络回归沟通桥梁的本质,我们才能避免在无谓的内耗中走向共同的衰败。
信息来源:
《小红书回应被约谈:认真落实整改要求,推进热搜榜单生态专项治理》新京报2025-09-11 17:55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本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或不良引导内容。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修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