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课堂上只能讲理论,现在亲手实践操作,才真正摸透了故障诊断的关键细节。”
教师刘世洪的手指划过汽车动力电池的检测接口,示波器屏幕上跳动的电压波形正实时反馈着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工作状态。
他低头记录数据时,额前的汗珠恰好落在写满参数的笔记本上。这是2025年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培训中的一幕,也是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教师们“补能升级”的缩影。
从无锡职业技术大学的新能源汽车检测工位,到济南职业学院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实训台,再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的AI教学工作坊,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智能汽车工程学院选派的数十名骨干教师,在2025年暑期完成了一场覆盖技术、理念、实践的“全面充电”。
这场由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培训,吸引了全国百余所职业院校的教师参与,而车院教师们也沉浸式参与其中。当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智能化下半场”,职业教育如何通过师资升级,打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01
政策与产业共振:车院师资为何必须“升级”?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已经不是‘电机+电池’的简单组合了。”在无锡职业技术大学的培训课堂上,主讲专家的一句话让参培教师马丽琼印象深刻。
她翻开培训手册,扉页上标注的一组数据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已突破45%,搭载L2+级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占比超60%;而动力电池领域,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迭代速度较3年前提升了近一倍。
产业的“快进键”,正倒逼职业教育按下“升级键”。
2024年,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2024年版)》,其中明确要求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需新增“智能网联系统检修”“电池管理系统故障诊断”等核心课程,同时强调“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理念。
这意味着,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产业需求、懂教学创新,更要懂如何将企业真实岗位任务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
“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要去车企的售后车间、研发辅助岗,要是老师自己都没见过最新的ADAS传感器,怎么教学生调试?”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智能汽车工程学院院长谢鹏飞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学院此次选派骨干教师参训,正是为了应对“技术断层”的挑战。
据谢鹏飞介绍,“这次培训,就是要让教师们‘走出去’,把产业一线的真项目、真任务、真问题带回来。”
02
从课堂到车间:培训里的“硬核”实践
“犯错才好玩,大家玩起来!”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培训中,行业专家李老师的一句话打破了马丽琼的“教条思维”。
此前,她在讲解“CAN通讯检测”时,始终严格按照教材步骤教学,直到在培训中遇到一个“定义模糊”的故障案例。
在专家指导下,她重新梳理“0”与“1”的逻辑关系,才发现自己此前的认知偏差。“老师反复说‘要依据事实、看最新变化’,这句话现在成了我的教学座右铭。”
与马丽琼的“认知突破”不同,参培教师甘星星和张海涛的收获更多来自“指尖上的实践”。
在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车间,他们用数字式双踪示波器监测新能源汽车上下电时序的电压波形,将波形图放大10倍后,那些此前被忽略的“尖峰信号”终于显形。
“以前判断上下电故障,只能靠经验猜,现在通过波形细节,能精准定位是高压互锁问题还是控制模块故障。”甘星星指着实训报告上的波形图解释,这种“用数据说话”的诊断方法,正是企业一线最需要的技能。
而在长城汽车的生产基地,刘世洪的培训内容更贴近产业真实场景:他参与了动力电池的生产测试全流程,从电芯筛选到电池包组装,再到BMS系统的标定调试,每一个环节都有企业技术骨干手把手指导。
“以前在课堂上讲BMS,只能拿模型演示,现在知道了企业是如何通过算法优化电池续航的,这些案例能让学生更懂‘技术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工作坊中,参培教师文杰第一次接触到“能力图谱贯通”教学法。通过AI工具梳理教学重难点,不仅能让教师明确授课核心,还能帮助学生精准定位学习薄弱点。
“比如讲智能驾驶算法,AI能把‘感知——决策——执行’的逻辑拆分成可视化模块,学生理解起来比单纯讲理论快多了。”文杰说,这种“技术+教学”的双重培训,正是老师们当前最急需的“养分”。
03
教学模式革新:把产业一线搬进课堂
“我们教会学生的,不能只是某个故障的解决方法,而是系统化的工程思维。”从济南职业学院参训归来后,参培教师李娟立刻着手修改《新能源汽车故障检修》的课程大纲。
她计划在课程中增设“车载网络系统解析”“大数据故障预判”等模块,还准备引入“情景模拟教学”——以企业真实的故障数据流为素材,让学生在“破解谜题”的过程中掌握技术逻辑。
这种“教学变革”并非个例。参培教师鲁琦在深入学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赛项规程后,已经开始制定学院的备赛计划:“以前指导学生备赛,只能靠刷题,现在知道了赛项的重难点在哪里,还能结合企业实操标准设计训练方案。”
她透露,下一步将把竞赛中的智能传感器、线控底盘等技术融入日常教学,推动“以赛促教”。
而刘世洪则带着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长城汽车收集的多个实操案例,开始开发模块化教学课件。
“比如讲动力电池检修,我会把企业的生产测试标准做成任务单,让学生分组完成‘电芯检测——故障诊断——系统标定’的全流程,就像在企业上班一样。”他说,这种“岗课对接”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岗位需求。
04
产教融合往深走:聚焦人才供给侧改革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
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预测,到2025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将面临约300万的技能人才缺口,其中具备智能化、网联化技术能力的人才占比需超50%。
“这次培训不是‘一次性充电’,而是‘长效续航’的开始。”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执行校长陈清华在总结此次培训时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从“表面合作”走向“深度共生”还将把企业最新技术标准、真实岗位任务同步融入课程体系。
从刘世洪带着动力电池生产测试案例开发模块化教学课件,到鲁琦依据技能大赛规程优化备赛与教学方案,再到甘星星、张海涛将“用数据诊断故障”的方法转化为课堂实训项目,参训教师们正把培训中的“收获”变成教学改革的“实效”。
他们深知,要培养出既能胜任当前岗位、又能跟上产业未来的技能人才,自己首先要成为紧盯技术前沿的“追新者”,再成为引导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而此次系列培训“充电”,正是车院对接产业需求、破解人才供给难题的生动实践。
编辑 | 杨喜敬审核|代宗宏
来源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希望教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