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美第4轮经贸谈判如期而至。不仅因为关税暂停协议即将在11月到期,更因为这场谈判的气氛从一开始就十分紧绷。中美代表团分别由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财长贝森特率队,第一天的会谈持续了整整6个小时,却没有达成任何成果。
在会场内交锋激烈的同时,特朗普却突然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篇罕见的长文,语气异常低沉,甚至罕见地承认“美国有些地方的确不行了”。这场会谈为什么选在西班牙?特朗普为何在谈判日突然“自揭家底”?他这句“美国一年造不出一艘船”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尴尬现实?
当天上午,马德里市中心大批安保力量提前就位,封锁了会场周边的几条街道。从安保到媒体接待,当地政府做足了准备,西班牙方面显然也把这次会谈当成了重大外交事件来看待。
中国代表团一早抵达,面色沉稳,态度坚定。美方代表贝森特则早已到场,神情紧张,似乎已经预料到这场交锋不会轻松。双方在会场中一谈就是六个小时。贝森特出来的时候脸色铁青,只留下一句“明早继续谈”,就匆匆离开。
这不是贝森特第一次吃瘪了。前几场谈判,美方同样没能突破中方的底线。尤其是在关税和稀土问题上,中国始终没有让步。美方原本希望通过这次谈判逼中国签协议,结果还是落了空。
中方这次的态度更是前所未有地坚定。在稀土、TikTok、出口管制等议题上,明确表示不会接受任何单方面的条件。稀土问题上,中国拥有全球70%的产量和93%的深加工能力,这是美国根本无法替代的核心领域。
美国对华加征“对等关税”以来,税率已经从34%涨到125%。可即便如此,中方并未退让,反而将稀土列入《出口管制法》,把核心资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让美方谈判团队几乎没有回旋余地。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一篇长文却意外抢了风头。他在文章中罕见地写道,美国过去一天能造一艘船,现在一年也造不出一艘。他还举例说,美国的造船、计算机、半导体、火车等行业已经严重落后。
这番“自曝家丑”的发言,在美国舆论场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一向高喊“美国第一”的特朗普,怎么突然低头了?这背后,其实是美国制造业困境的真实写照。
今年8月,美国制造业岗位减少1.2万个,从4月累计减少超过4.2万个。更糟的是,制造业失业率已经飙升到4.3%,是近四年来的最高点。底特律的工人转行送外卖,克利夫兰的钢铁厂变成了“网红打卡地”。
特朗普在文中还提出“欢迎外国企业来美投资”,但条件是必须雇佣美国工人、必须转让技术。这样的条件听起来像是“合资换市场”的旧套路,但如今的中国企业早已不是20年前。谁愿意在没有信任的国家投入核心技术?
更让人讽刺的是,特朗普本人最近还注册了TikTok账号,试图拉拢年轻选民。而他的政府却一边在谈判中打压TikTok,一边又希望通过它争取选票,这种自相矛盾,让外界摸不着头脑。
马德里会谈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TikTok。这是该平台首次被正式列入中美谈判议程,美方称其“有安全隐患”,中方则明确表示,这是一家合法合规经营的企业,应该享有公平的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还在谈判前48小时,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中方迅速反击,发起针对美国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这场“先礼后兵”的操作,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法律素养和战略定力。
谈判桌上,美方不断用“国家安全”作为挡箭牌,限制华为、打压中企。而中方回应得很直接:既然你不讲规则,那中国也不必再客气。这场博弈,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规则与话语权的较量。
在稀土问题上,中方代表明确提出三项要求:撤销非法加征的关税、停止对中企打压、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些不是强硬姿态,而是对公平原则的捍卫。中方讲规则,但不接受霸凌。
美国曾试图联合盟友打造“稀土联盟”,结果雷声大雨点小。而中国稀土研究院已经开发出新型永磁材料,成本下降40%,性能更优。美国的“脱钩计划”,反而逼出了中国的技术突破。
特朗普的焦虑其实来源于现实。他一边想保持“硬姿态”讨好国内选民,一边又不得不承认美国制造业已经空心化。他甚至承认,美国F-35战机的一些电子元件必须依赖中国稀土。
更讽刺的是,美国曾努力推动半导体自主化,结果发现90%的高端制造设备还得靠进口。这不是“自给自足”,而是“自欺欺人”。中方代表在谈判中依旧坚持“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没有放狠话,也没有妥协,而是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这份从容,正是中国的底气所在。
马德里会谈的背后,还有更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美国一边在南海联合日菲制造紧张局势,一边又在台海问题上制造挑衅。中方代表一上来就对此提出强烈抗议,明确表示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互信。
不仅如此,中方还提到,中欧班列因波兰关闭边境而停运,这背后是否有美方推动,也让人怀疑。这些动作,显然是美方试图在谈判桌外“制造筹码”,但中方并未被带节奏。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伊朗总统访华回国后立刻召开内阁会议,推进双方25年协议。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也在国内不稳之际选择紧急访华。
甚至意大利也开始调整对华立场,总理梅洛尼主动提出扮演“美欧之间的桥梁”。这一系列动作,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上升,也让美方在谈判中感受到更大压力。
眼下,美国内部也正处于选举前的敏感期。特朗普支持率持续下滑,农民和工人群体开始动摇。曾经的“铁杆票仓”,如今也开始质疑这场看不到尽头的贸易战到底值不值得。
可以看出,特朗普那篇长文,其实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他不想继续硬碰硬,但又不能直接说“我们认输了”。于是,“欢迎外资”、“学习别人”这些话语,才会突然出现。
中方看得很清楚,美方现在急的是时间。11月临近,关税暂停协议即将到期。一旦谈不成,加征的关税就会自动生效,美国选民肯定不会买账。反观中方,倒是显得更从容。无论是稀土、芯片、还是TikTok,中国都已经有了应对预案。谈得成最好,谈不成也不会慌。
特朗普在文章中说,美国终将超越外国企业。但现实是,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是美国的2.5倍,这些差距不是靠“口号”就能追上的。德国原材料署也指出,就算美国现在开始挖稀土,至少也要15年才能建完整产业链。而中国早已完成从开采到应用的闭环布局。这就是差距,也是实力。
这场谈判最后会谈出什么结果,现在还不能下定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在马德里谈判中展现出的自信、冷静,以及强大的产业基础,已经在全球面前树立起一个清晰的形象。
中美之间的斗争,还会继续,但节奏和主动权,正越来越向中国倾斜。马德里第4轮谈判并非一次简单的“你来我往”,而是一场围绕稀土、制造业和话语权的博弈。特朗普的“自揭家丑”,说明美国已经意识到无法靠压力赢得结果。中国用实力和定力,在这场大国角力中稳稳掌握了主动权。
信息来源:
[1]中美在西班牙举行经贸会谈 环球时报
[2]被美列入实体清单,复旦微电:存货有31亿 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