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要素化配置”“十个试点地区”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一政策和我们所在城市、甚至买房到底有没有关系?
那结合国务院9月11日发布的《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把这件事彻底讲清楚——先明确一点,这不是“选尖子生”的城市能级竞赛,而是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探路的“试验田”,对普通人、企业的影响,远比“哪个城市更重要”更实在。
首先得想明白,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啥重要?
简单说,市场化配置是中国经济建设的基石,而“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这五大块,至今还存在不少“条块分割”的壁垒。比如城里人想在农村买宅基地,不行;科研人员搞出的成果,转化成市场收益难;你在平台上产生的数据,产权到底是你的还是平台的?这些模糊地带,就是改革要啃的“硬骨头”。
这次选的十个试点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成都,不是因为它们“最优秀”,而是因为它们“有代表性”:
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面临要素流动痛点的区域;既能承接改革探索,又不怕“试错”。要知道,北京主城区和上海没在列,恰恰是因为它们太重要——作为全国经济、政治核心,不能轻易成为“试验场”,万一改革中有偏差,影响太大。
而这十个地方先“打样”,成功了就把经验复制到全国,甚至为“一带一路”提供借鉴,这才是试点的核心目的。
有人拿“试点名单”和之前的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对比,担心“国家是不是不重视我们了”,这完全是想多了。你想啊,连上海都没进名单,难道说杭甬温、长株潭比上海强?显然不是。试点的本质是“先行先试”,不是“论资排辈”。
比如郑州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合肥试点“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每个地方的重点都不一样,都是针对自己的要素痛点发力,最终目标是打通全国要素流动的“毛细血管”——让乌鲁木齐的人和深圳的人,能平等获取全国的资源,这才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终极样子。
这十个试点不是“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改革重点,咱们挑几个有代表性的说说,就能明白改革到底在解决什么问题。
对科研人员和科技企业来说,这次改革是“松绑”。
比如北京城市副中心试点“国有企业研发准备金”,明确“研发投入免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过去国企搞研发,怕短期没收益、担“国资流失”的责任,不敢投早期项目;现在有了这个政策,短期赔了也不怕,就是要鼓励国企敢闯“科技无人区”。
郑州更直接,“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工资,不受总量限制”——只要科研人员能把成果变现,奖金上不封顶,这直接打破了过去国有体制里“干多干少差别不大”的痛点。
对土地要素来说,核心是“提效率”。
我国工业用地容积率普遍只有0.8-1.0,而住宅能到5、6,土地利用率太低。这次苏南重点城市试点“产业用地弹性供应”,允许长期租赁、先租后转,还支持“商改住、住改商”灵活转换;合肥则把“低效工业用地”改成“新型工业用地”,2024年这类用地同比增长20%;郑州更狠,要求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面积产出同比增长25%”——以后在郑州建厂房,不用再“摊大饼”,搞立体厂房、容积率提到2都有可能,土地能“生”出更多价值。
对数据要素来说,关键是“定产权、促流通”。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核心资源,但“数据是谁的”一直没说清。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试点“数据产权登记制度”,明确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的权责,深圳去年数据交易规模增长50%;成都建了“数据产品交易平台”,数据产品数量同比增60%——过去“躺在库里”的数据,现在能合法流通、产生收益,这才是数字经济的活力所在。
对民营企业来说,这次改革是“给保障”。一直有人担心“国进民退”,核心是民营企业在要素获取上没享受到平等对待。这次长沙试点“民营企业研发投入补助”,研发占比超5%的民企给10%补助;重庆更实在,“允许民营企业工业用地续期”——过去工业用地到期了怎么办?没明确说法,现在重庆给了定心丸,2024年民营土地续期率增长25%。还有杭州的“科技保险”、北京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都是帮民企解决“融资难、创新不敢投”的问题。
很多人一看到“试点”就联想到“房价”,其实这次改革和炒房没半毛钱关系——你看温州,这次在试点名单里,但温州房价是全国跌幅第一,这还不够说明问题吗?改革对普通人的好处,更多体现在“机会更公平、生活更便利”上。
首先是就业和技能提升的机会多了。成都整合了“人力资源服务平台”,202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0.3个百分点;长沙给职业技能培训发500-2000元补贴,去年“技能劳动者”(比如会开叉车、懂维修的技术工)增长7%;广州、东莞试点“技能型人才直接落户”,广州去年新落户的技能人才占比45%——不管你是农村来的还是外地的,只要有技能,就能落户、找好工作,这比“拼户口”公平多了。
其次是公共服务更方便了。合肥都市圈搞“教育资源共享”,义务教育阶段跨区域就学率增长12%——住在滁州的孩子,也能去合肥的好学校;福厦泉建了“区域医疗联合体”,异地就医结算率增长15%——在泉州看病,能直接用厦门的医保,不用再来回跑报销;重庆还试点“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为老龄化社会探路,以后老人养老能有更多选择。
还有人怀念“过去什么都靠分配”的年代,觉得那时候“公平”。但说实话,过去农村人连村都难出,现在能跨省打工、落户、享受异地服务,这才是真正的进步。改革肯定会有问题,但历史车轮不会倒退——1978年改革开放、2001年加入世贸,让中国富了起来;现在要素市场化改革,就是要让经济更有活力,让普通人能分享到更多发展红利。
最后再泼一盆冷水:别总纠结“我的城市在不在试点里”“国家是不是重视我”。
苏州不是试点,也没有机场,但GDP全国第六、工业全国第二;杭州、成都能在试点里,也是靠自己一步步干出来的。国家给的是“改革机会”,不是“天上掉馅饼”——比如成都试点“算力要素配置”,是要打造数字产业,如果你懂大数据、AI,那就是机会;郑州试点科技成果转化,如果你是科研人员,就能拿到更多奖励。
对年轻人来说,这十个试点地区确实是“好去处”——要素流动快、创新机会多,就算在北京上海混不下去,去大湾区、成渝、杭甬温,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但记住,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不是靠“城市定位”就能躺赢的。与其天天想“房价会不会涨”“城市能级高不高”,不如想想自己能在改革里抓住什么——是学一门技能落户,还是跟着企业做科技转化,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总的来说,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不是为了“捧红”某个城市,而是为了打通全国的“要素血脉”。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看懂改革方向、找准自己的定位,比纠结“哪个城市更重要”有用得多。毕竟,国家给了“试验田”,能不能种出“好庄稼”,最终还是看自己的本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