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
新闻坊《坊间食堂》
第二季直播
来到了
位于虹口区广灵四路268号的
凉城新村街道社区长者食堂
新闻坊记者陈蓓儿
现场体验了
这家开在养老院里的社区长者食堂
如何用大锅小灶
满足众多食客的味蕾
2024年,经过二次装修改造的凉城新村街道社区长者食堂,面积从180平方米增加至230平方米,座位从60个增加到了74个,卫生间也从两个增加到三个。食堂不仅菜品更为价廉物美,硬件更是“细节见真章”,每一处都渗透着“适老化”的理念。所有地面拉平,走道的宽度刚好能容下轮椅掉头。洗手台、卫生间都添加了扶手等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用餐区域的桌椅全部则全部采用实木加软包的设计,更牢固、稳定,不易倾倒、磕碰。
作为一家开在养老院里的长者食堂,对菜品的口味、营养以及食品安全管理是非常严苛的,食堂每天采购新鲜食材,所有当天制作的菜品要留样以备抽样检查,后厨的操作必须做到明厨亮灶,让食客抬头可见制作过程,食品安全监督信息的公示栏上,一张大大的笑脸,看到这个,食客尽可以吃得安心放心。今年9月,市民政局发布“2025年度上海市优秀社区长者食堂”,凉城新村街道社区长者食堂榜上有名。
与其他很多社区食堂不同的是,凉城社区长者食堂的厨师团队,既要烧好大锅菜,又要烧好小锅菜。每天上午,早餐时间刚过,厨房内就忙碌开了。10点钟率先开锅的,并不是中午食堂售卖的菜,而是为养老院的老人和家庭配送助老餐准备的菜品。
木耳鱼片、番茄炒蛋、胡萝卜西蓝花、芹菜牛肉丝……每一样都是清清爽爽、可口可心的。这些菜口味偏清淡,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同时又是叔叔阿姨们喜欢的经典家常味。食堂根据老人们的身体情况,每天搭配不同的健康盒饭,不仅要供应给养老院内的165位老人,还承担着周边四十多名老人的助餐任务。这满满一盒健康餐,三菜一饭才15元,饭点前准时送到,正是实实惠惠的幸福味道。
大锅健康菜完成后,11点开锅的是中午食堂对外售卖的小锅菜。相比助老餐,这些炒菜显然更加色面油亮、口味香浓,甚至还有不少香辣、油炸的菜式。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些菜都是小锅制作,所以一般来说,每一种菜品,每天就出品一锅。虽然量不大,但花样却相当多,午餐时段有35种菜,晚餐又是不同的35种菜。11人的厨师团队,每天要制作200多份营养助老餐,还要供应70多个品种的小锅炒菜。每位老人健朗开怀的笑容、每天中午准时排起的就餐队伍、顾客满满的餐盘、一单接着一单的外卖订单……仿佛都在说,这份心意,市民们已收到。“菜色品种老多了,而且每天都在调花样,口味呢,少油少盐,适合老年人吃。我们在这里吃老开心的,这也是政府为民实事的好事情。”不少老年食客说道。
除了社区居民,工作在附近的白领经常搭伴来这里就餐。“味道非常适中,肉炸的很香。价格也很便宜,就两个人吃,40多吧,性价比很高。”
而为了避免食材浪费,同时又照顾低收入群体,凉城社区长者食堂是全市最先推出剩菜盲盒的社区食堂之一。食堂每天的晚餐营业时间到7点结束,也是“盲盒”的开启时间。工作人员会将没有卖完的餐食,打包成为一份三菜一饭的“盲盒”。7点后来到食堂的顾客,仅用10元,就能买到一盒。而由于这里每天出售的菜品种类有70多种,非常丰富,所以每晚剩下的菜品常常各不相同。有惊喜的“真盲盒”大受欢迎,不少快递小哥、钟点工阿姨都是凉城社区食堂剩菜盲盒的忠实粉丝。
凉城新村街道社区长者食堂是逸仙虹福养老院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所以养老院的大厅空间也是食堂空间的延伸,甚至是社区共享空间的延伸。茶余饭后,市民们可以来到养老院一楼休息。这里不仅有简单的沙发、桌椅,还是一个日益完备的社区养老服务站。此前就配备了钢琴、图书室、电脑、台球桌……这个月,又到了一批酷炫的新设备。一分钟报告健康状况的监测仪、高校最新研发的智慧按摩椅、按摩床,甚至还有补氧仓……同样都是免费向凉城社区的居民、老人开放。
凉城新村街道社区长者食堂负责人表示,开在养老院的社区食堂不仅仅是一个用餐的场所,更是我们居民生活一个延伸的空间,从养老机构的一个小灶台走到我们社区的一个大厨房,这就是舌尖上的改造,不仅仅缩短了我们的就餐距离,更是拉近了我们养老机构和社区居民的一个心理的距离。
记者:曲姗姗
图片:杨伯荣
编辑:曲姗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