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心经心咒(一)
弘道义工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心经云:“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为什么说般若即咒,咒即般若,咒愿众生,如佛无异?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这咒语与般若的关系,恰似水与月——月映千江,水月不二。般若如舟,咒语如桨,离了般若的咒语是盲修,缺了咒语的般若则成空谈。大般若经云:“一切法自性空,空性不应执著。”
色空不异,咒愿亦如是。众生诵咒时,咒语是般若的显化;般若起用时,咒语是智慧的密印。你看那云聚云散,咒语如云,般若如空,云空本是一体。“揭谛揭谛”四字重言,恰似蜻蜓点水——一触即离的智慧,破除对咒语形式的执着。
当众生持咒时,咒愿与佛愿本无差别,因般若本性中本无众生与佛的分别。这便如你擦拭香灰,灰尽时见铜镜,镜中本无灰相。
般若波罗蜜多咒,即18字咒心,是佛教修行中极具深意的真言。“般若波罗蜜多”意为“智慧到彼岸”,而咒语正是这种智慧的浓缩表达。咒语中的“揭谛”(Gate)在梵文中意为“去”,象征通过般若智慧超越二元对立,直达解脱彼岸。这种智慧不是普通认知,而是能照见“色即是空”实相的究竟智慧。
五方诸佛守护:修持此咒时,五方佛(如毗卢遮那佛等)会护持行者,助其积累福慧资粮。破执利剑:咒语通过音声振动破除对“我法”的执着,如《金刚经》所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动态觉照:持咒时需保持“行亦禅,坐亦禅”的觉性,将咒语转化为生活智慧。
咒愿与佛愿的同一性:咒语末句“菩提萨婆诃”(意为“速疾成就菩提”)揭示:当众生持咒时,咒愿与佛愿本无差别。因般若本性中,众生与佛的分别本自消融。
这种“咒即般若”的奥义,恰如《心经》开篇“观自在菩萨”所示——观照即解脱,咒语即修行。
咒词不可解释,是诸佛密语。但可持诵,除障生福。心咒诸佛密印,佛菩萨威力加持,如世间王官印信,无所不通。
无明一起,万劫沉沦。观照之极,无碍无证,心思绝,知见泯,则无明破;无明破则到彼岸,而般若之功用尽。
参心经,开智慧: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南无阿弥陀佛!六时吉祥!众观自在!越来越好!但愿一切如你所愿!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李松阳2025公历0918《非常财富》第03033篇 阿弥闻道第1193期 小说推文A3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