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民国二十八年的初秋,闽南沿海的望海村迎来了一年中最凶险的时节。台风季的乌云像沉重的黑布,压在海平面上,海风卷着咸腥的气息,日夜拍打村口那棵老榕树,树枝被吹得东倒西歪,仿佛下一秒就要折断。村里的渔民们都不敢出海,只能守着空荡荡的渔网,望着汹涌的海浪叹气 —— 再过半个月,就是秋收的日子,可家里的存粮已经见了底,若是台风再不停,今年的日子怕是熬不过去了。
林阿珠站在自家小院的门槛上,望着海上翻滚的巨浪,眉头拧成了疙瘩。她今年二十四岁,丈夫阿海是村里最好的渔民,三个月前,为了多捕些鱼换粮食,不顾她的劝阻,顶着渐起的风浪出海,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如今家里只剩下她和六岁的儿子小海,还有卧病在床的婆婆。婆婆的咳嗽声从里屋传来,一声比一声急促,阿珠连忙走进屋,给婆婆掖了掖被角,又端起桌上的粗瓷碗,将仅剩的一点米汤喂给婆婆。
“阿珠啊,” 婆婆喘着气,拉着阿珠的手,眼神里满是愧疚,“都怪我这身子不争气,拖累了你和小海。若是阿海还在,你们也不至于过得这么苦。”
阿珠强忍着眼泪,挤出一个笑容:“娘,您别这么说,咱们一家人,哪有什么拖累不拖累的。等台风过去了,我就去海边捡些贝壳,换点粮食回来,咱们总能熬过去的。”
话虽这么说,阿珠心里却没底。村里的存粮早就不够了,有些人家已经开始挖野菜充饥,海边的贝壳也被捡得差不多了。更让她担心的是,小海这几天也开始咳嗽,脸色苍白,若是染上了风寒,她连请郎中的钱都没有。
这天夜里,台风突然加剧,狂风像野兽一样嘶吼着,砸得窗户 “哐哐” 作响。阿珠抱着小海,坐在床边守着婆婆,心里祈祷着风浪能早点平息。可没过多久,她就听到外面传来 “轰隆” 一声巨响,紧接着是村民们的呼喊声。阿珠心里一紧,连忙起身打开门,只见村口的海堤被巨浪冲垮了,海水正顺着缺口往村里灌,低洼处的房屋已经被淹了一半。“不好了!海堤垮了!大家快往山上跑啊!” 村长的声音在狂风中回荡。
阿珠顿时慌了神,她转身进屋,想要扶婆婆起来,可婆婆的身体太虚弱,根本走不动路。小海吓得哭了起来,紧紧抱着阿珠的腿:“娘,我怕!”
“小海别怕,娘在呢!” 阿珠抱起小海,又试图背起婆婆,可她的力气太小,刚走两步就摔倒在地。海水已经漫到了门槛,冰冷的海水浸湿了她的裤脚,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绝望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阿珠看着眼前的困境,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老天爷啊,难道我们一家人,今天真的要葬身在这海水里吗?”
就在这时,她想起了小时候外婆说过的话。外婆是个信佛的人,曾经告诉她,每当遇到危难时,若是诚心向观世音菩萨祈祷,诵读菩萨传下的真言,就能获得庇佑。可外婆去世得早,阿珠只记得外婆说过有三句真言,却记不清具体是什么了。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跪在地上,对着窗外汹涌的海水,双手合十,大声祈祷:“观世音菩萨,求您救救我们一家人吧!求您告诉我,那三句真言到底是什么!”
她的声音在狂风中显得格外微弱,可就在她祈祷完的瞬间,脑海里突然响起一个温和的声音,那声音像春日的暖阳,驱散了她心中的绝望:“施主莫慌,危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