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振兴发展的号角下,桦甸市深刻把握人才工作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锚定“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核心方向,全力构建教育、科技、产业、人才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以“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的系统举措,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
破局:构建“1321”框架 实现人才产业同频共振
面对人才短缺与创新动能不足的双重考验,桦甸市以战略思维谋划人才工作,搭建“1321”现代产业体系人才支撑框架。通过统筹推进“科创专员”“百名优秀硕博人才进县区”等专项计划,主动参与省市级高层次人才引进活动,同时支持企业自主引才,精准打通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对接通道。
截至目前,桦甸市已为企业成功引进硕士15人、博士5人,吸纳高校院所专家团队8支;为机关事业单位引进具备专业背景的硕士23人。不断壮大的人才队伍,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当地特色产业与人才资源深度融合、协同共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创新:打造特色培育平台培育产业急需人才
在人才培育领域,桦甸市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机制,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桦甸市职业教育中心与阳光巴学园携手搭建幼教师资共育平台,为学生打造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的成长路径,培育出一批既懂理论又善实践的专业幼教人才。
今年7月,桦甸市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与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黄金产业学院、电子商务数字工厂和机械技术产业学院。这一举措将人才培养直接嵌入地方黄金产业、电子商务、机械制造等特色领域,让课堂教学与车间实践精准对接、教学内容与前沿技术同频更新,为产业升级注入技能人才“活水”。近年来,仅通过市职业教育中心就培育技能人才3000余人,其中多名人才在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中斩获佳绩,充分彰显产教融合的育人成效。
与此同时,桦甸市积极激发创新活力,大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建“科技小院”与产业研究院,成功推动9项科技成果转化。金牛牧业、吉元土产等企业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生动诠释了人才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保障:营造“近悦远来”生态 筑牢人才发展基石
为让人才安心创业、舒心生活,桦甸市以“暖心服务”打造人才“安乐巢”。一方面,积极开展招聘宣传活动30余次,为20余名毕业生、13名在校生提供就业见习与社会实践岗位,搭建起人才与岗位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通过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提供创业扶持等措施,切实增强人才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目前,桦甸市已创建市、县两级返乡创业基地4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40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余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480余人次。一系列扎实的保障举措,为人才在当地扎根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从精准引才到系统育才,从搭建平台到优化生态,桦甸市正持续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这座兼具山水之美与产业活力的北国小城,在人才“活水”的润泽下,正以蓬勃生机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美佳
图片来源 桦甸市委宣传部
责编 周凇宇
二审 丁美佳
终审 李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