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美在西班牙首都进行新一轮经贸磋商,本应是一次务实的沟通场合,但外部的政治动作让这场谈判蒙上了不小的阴影。就在会议前后,美国总统特朗普连续出招,不仅对北京公开施压,还点名要求34个国家对中国发动所谓“二级制裁”和高额关税,声称要把经济压力“联合作战”。这种姿态,看上去像是拉帮结伙来围堵中国,但细究之下,却更像是一场虚张声势的赌博。
特朗普这套打法并不新鲜。自他上任以来,“关税大棒”几乎成了标志动作。早些年,他试图单靠美国的力量来压制中国,结果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中国的出口份额并没有被压垮,反而在全球市场展现了强大韧性。更尴尬的是,美国国内的农民和制造业工人率先扛不住压力,大豆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汽车零部件涨价伤了消费者钱包。吃过亏的特朗普这次换了个打法——既然单挑不成,那就索性拉着盟友一起上,把战线拉长,把火力扩散,想要通过集体施压来逼迫中国在谈判桌上让步。
这一次的目标被他设定在欧盟、七国集团和北约的32个成员国,再加上其他几个合作伙伴,合计34国。他开出的条件相当激进:要么跟随美国,对中国的汽车、电子产品、钢铁等出口加征50%到100%的关税;要么配合华盛顿,对所谓“购买俄罗斯能源的中国企业”进行制裁,甚至冻结部分实体的海外资产。说白了,就是把俄乌冲突的账往中国头上算,再拿来当做谈判的筹码。
在这种氛围下,个别国家表现得“积极”,想要当所谓的出头鸟。墨西哥是第一个跳出来的。辛鲍姆政府宣布,对来自中国的汽车征收50%的关税,言辞间还摆出一副与美国保持一致的姿态。消息一出,特朗普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传,把这当成是自己外交上的一场胜利。然而没过几天,剧情就反转了。北京方面迅速亮出态度,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在他国胁迫下对华设限,并警告会采取反制措施。面对这种坚决的回应,墨西哥总统马上改口,称加税是暂时性的,不愿意与中国发生冲突。一个回合下来,所谓“第一个盟友”就显得有些心虚。
英国的表现同样耐人寻味。就在商贸大臣凯尔访华签署合作协议的同时,伦敦外交部却宣布制裁三家中国企业,理由是这些企业涉嫌为俄罗斯军队提供关键物项。这种“前脚握手、后脚下刀”的操作,无疑是配合了华盛顿的整体战略。北京方面回应坚决,直言英方的制裁毫无法律依据,属于赤裸裸的单边主义行径,并强调会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方企业的正当权益。可以说,英国和墨西哥这两个出头鸟,很快就尝到了压力与反弹并存的滋味。
那其他国家怎么看呢?欧洲的态度颇为谨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大国和中国有着庞大的经贸往来,不可能轻易在关税问题上跟随美国。特别是在能源危机和通胀的双重冲击下,欧盟国家更需要中国市场来稳住就业和供应链。布鲁塞尔传递出的信息很清晰:他们在观望,希望美国先出手,再评估利弊。这种犹豫不决,恰恰说明特朗普想要打造的所谓“反华统一战线”,更多只是口号而不是现实。
更复杂的是,美国国内的情况正在逼迫特朗普不断冒险。农业州的反弹声浪越来越大。在中美贸易争端爆发后,中国几乎停止进口美国大豆,转而大规模从巴西和阿根廷采购,美国农民成了最大受害者。大豆价格下跌,库存积压,农场主们抱怨连连,农业协会也公开警告“形势非常严峻”。要知道,这些农业州恰恰是特朗普的传统票仓。如果农民们因为收入锐减而转投其他阵营,特朗普的选举支持率势必受到重创。制造业同样面临困境,零部件关税导致成本飙升,工厂订单减少,就业压力凸显。一边是国内的票仓焦虑,一边是国际上盟友的犹豫,特朗普看似强硬的策略,其实带着十足的被动。
北京方面的立场已经非常明确。中国并不主动挑事,但不会在压力面前低头。面对英国和墨西哥的动作,中方很快做出回应,既警告,又保留反制的空间。与此同时,农业牌被拿出来打得很精准,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谁要是配合美国在关税上“搞动作”,就得做好丢掉中国市场的准备。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已经在调整,美国的损失是真实存在的,而巴西、阿根廷等国的收获同样是不可逆转的。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不仅削弱了美国的筹码,也让其他国家看清了一个现实——与中国作对的代价极其高昂。
在军事与战略层面,这场经济战其实也反映出国际格局的微妙变化。特朗普想把中美博弈与俄乌冲突挂钩,用经济制裁的方式来绑架盟友,打造一个看似统一的阵线。但这种方式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盟友不是附庸。欧洲国家要考虑的是能源安全和产业链稳定,墨西哥要顾及对华出口的依赖,英国即便制裁个别企业,也难掩对中国市场的强烈兴趣。所谓“统一战线”,实际上漏洞百出。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一再通过高关税来展示强硬姿态,但这种做法未必真能带来战略收益。中国的供应链已经高度多元化,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依旧存在。美国如果拉着盟友全面加税,不仅难以撼动中国,反而会进一步推高全球物价,把自己卷进更深的通胀泥潭。对于欧盟和其他国家来说,加入这种“集体行动”就等于拿本国经济去给美国的战略冒险埋单,这笔账算得太清楚。
可以说,特朗普这一次高调喊出的“34国行动”,更多是为了制造声势。真实情况是,愿意真刀真枪跟随的国家屈指可数,就连墨西哥和英国都显得摇摆不定。对于中国来说,这种策略不过是“老调重弹”,应对的办法也越来越成熟:既有精准的反制,也有灵活的外交布局。更何况,马德里谈判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场,各国都在观察中美互动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的政策方向。
总结一句,特朗普在中美谈判前夕掀起的这一轮关税攻势,表面上是声势浩大的联盟施压,实质上却是外强中干的虚张声势。中国的态度坚定,盟友的反应迟疑,美国国内的压力沉重,这三股力量交织在一起,让所谓“全球围堵中国”的构想注定难以落地。未来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特朗普还能喊出多么夸张的口号,而是美国如何解决自己内部的矛盾——因为在没有盟友铁杆跟随的情况下,这场所谓的关税战,很可能会先反噬美国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