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生出生在2000年左右,河北一个小镇出生,家里条件一般,父母靠务农维持生计。
从小她就知道努力的重要性,帮家里干活的同时,抓紧时间念书,一路考到北京理工大学,专业是工业设计。
大学四年,她埋头苦读,成绩在班里拔尖,平时泡图书馆和实验室,偶尔加入社团刷经验。
父母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毕业后能帮衬家里,尤其是弟弟。
但她接触城市生活后,思路渐渐变了,看见身边人有的早婚早育,日子过得紧巴巴,有的单身攒钱享自由,这些让她开始质疑传统家庭模式。
她觉得个人发展更重要,不想被责任拖累。
她强调结婚会放大生活压力,现在年轻人本来就焦虑缠身,房价高企,就业竞争激烈,再添家庭琐事,日子更难熬。
她特别提到穷人生育问题,认为这种选择对孩子不公,因为经济条件跟不上,孩子容易从小就陷入自卑循环,长大后心理负担重。
她还算了笔账,前50年过得自在点,后20年就算吃点苦也值当。她的表达直白,带着点年轻人的锐气,没拐弯抹角。
这段话在网上传开后,有人觉得她太现实,穷人确实该掂量掂量生育成本,避免一代代贫困循环。
也有人批评她太片面,忽略了家庭情感支持和社会保障的作用。
网络热议从2023年6月开始,持续了好几个月。支持者多是同龄人,他们分享自身经历,说父母那辈穷养大孩子,结果自己现在还为房贷发愁,不想重蹈覆辙。
数据也显示,中国生育率从2016年的1.7降到2022年的1.09,不婚不育思潮在城市白领中越来越常见。反对派则强调生育是基本权利,穷人不该被歧视,国家可以通过政策帮扶低收入家庭,比如补贴和教育援助。
2023年秋天,类似观点的层出不穷,更多大学生在采访中吐露不婚心声。社会学家指出,这和经济发展挂钩,女性就业率上升后,对婚姻依赖减弱。
有人感慨,穷人生育确实加重社会负担,但也有人举例,历史上不少伟人出自寒门,关键在教育和机遇。
回过头看,这女生的话虽尖锐,却道出了时代痛点。
穷人生育的争议,不是简单对错,而是社会公平问题。穷人不该被剥夺权利,但现实中,教育医疗成本高企,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不婚不育也带来隐忧。人口结构倾斜,老龄化加速,养老体系承压。2024年报告显示,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未来劳动力缺口大。
生活选择多样,别急着贴标签。
穷人坚持生育,往往出于对未来的盼头,孩子带来动力。
数据显示,许多低收入家庭通过教育翻身,孩子成才后反哺父母。
她的反感,可能源于亲身经历,但忽略了情感纽带的作用。
穷人生育不是罪过,但社会该提供更多支持,避免孩子起点不公。
参考资料
不婚主义者如何过好这一生? 虎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