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英国政府突然宣布对一些国家的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理由是所谓的“向俄罗斯军队提供关键物项”。这份制裁名单里,赫然包括了3家中国实体。
但英国政府声称这些中国公司提供了用于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和Kh-101导弹以及无人机的电子设备,但却没拿出任何确凿证据来支撑这一指控。
这种"有罪推定"在国际交往中向来是违背基本准则的。
不到24小时,中方强硬回应!
英国的政治算计与战略困境
要知道,就在不到24小时前,英国商业贸易大臣彼得·凯尔刚刚结束对中国的访问。
这位大臣可是带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商业代表团,上百家英国企业随行,双方谈成了不少合作,气氛相当友好。
而中英经贸联委会第14次会议在时隔7年后重启,双方还签署了多项谅解备忘录,同意在绿色能源、新兴金融、跨境电商等领域深化合作。
英国刚谈完合作就翻脸,实际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算计。
一方面,英国部分政治势力长期受意识形态偏见影响,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存疑虑与恐惧,试图通过此类制裁手段来遏制中国在国际经济和产业领域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英国在脱欧后,国内经济面临诸多困境,如增长乏力、通胀高企等。
一些政客妄图通过对外展示强硬姿态,尤其是在涉及俄罗斯问题上紧跟美国步伐,来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困境的注意力,为自身谋取政治利益。
英国这种矛盾行为很大程度上源于其面临的经济压力。
脱欧之后的英国,失去了欧盟的市场依赖,亟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它既想从对华合作中获取经济实惠,又不敢违背美国主导的阵营对抗逻辑,导致其外交政策出现明显的摇摆性。
而英国这种“合作时谈利益、对抗时讲政治”的摇摆态度,最终损害的是本国外交信誉和企业利益。
中国的回应与反制措施
面对英国毫无征兆的制裁,中方的反应迅速而明确,展现了中国政府在维护本国企业利益方面的坚定立场。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当天就表态称,英方有关制裁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主义行径”,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中方对英方的做法“坚决反对”,并已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
发言人强调,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中国商务部随即发布通报,要求英方“正视错误,立即纠正”,并明确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中企合法权利的权利。
在外交层面,中方重申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中国始终主张劝和促谈,从未向任何冲突方提供致命性武器,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项出口。”
与此同时,中方还通过多渠道向英国工商界释出信号,表明中国企业对在英业务的关注和风险评估将"更加审慎"。
多家中资企业负责人表示,近期将重新审视在英国的新投资项目,部分已与英国本地合作方协商"暂缓推进"。
中国的这种坚定回应,不仅是对本国企业合法权益的有力捍卫,更是对国际秩序公平正义的坚决维护。
英国这次对中国实体实施的制裁,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对中英双边关系造成了严重冲击。
中英两国在经济领域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中国已是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英国则是中国在欧盟外第三大外资来源地。英国的制裁行为无疑是在自毁长城,破坏了双方长期以来建立的互信与合作基础。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英国此举,让刚刚有回暖迹象的中英经贸氛围遭遇空前危机。
任何企业寻求的都是稳定、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而英国政府前后矛盾、说变就变的作风,让其商业信誉大打折扣。
中国已经明确表态: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唯有顺应合作共赢的时代主流,才能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若英方不能摒弃其意识形态偏见的惯性,中英关系恐将长期陷入“谈而不畅、合而不深”的停滞状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