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区一所小学最近给家长发了份“特别提醒”——建议尽量别让家里老人接送孩子。这本是出于安全的好意,结果却炸出了无数家庭的现实心酸。有家长直接怼道:“不让老人接,房贷你来还吗?”教育局赶紧灭火:“只是建议,不是强制!”但这事还真没那么简单。
那么,一场安全提醒为何成了“导火索”?学校的初衷不难理解:老人家腿脚慢、反应缓,碰上早晚高峰的人流车流,保不齐出点意外。南沙区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也反复解释,学校就是怕家长没看到通知,才多提醒几次。可这话落到家长耳朵里就变味了——现在双职工家庭谁不是靠老人撑着?年轻人996是常态,有些岗位连上个厕所都要掐表,更别说准时接娃了。有网友自嘲:“学校以为我们想麻烦老人?但凡能请假,谁愿意让七旬父母风里雨里折腾?”
统计显示,超六成中国家庭依赖老人接娃,这背后是赤裸裸的经济账:请个全职阿姨月薪起码五千起步,课后托管班便宜点的也要两千,而多数老人的退休金还没到能随意挥霍的地步。更扎心的是,老年群体本身也是事故高发人群——广州去年涉电动自行车事故里,老年人占比居高不下,逆行、闯红灯这些违规操作屡见不鲜。江苏就有过老人接孩子途中突然晕倒、孩子差点走丢的案例。
这事儿其实犯不着非黑即白。学校与其一刀切地建议“别让老人接”,不如学学北京的做法:政府开设定制公交线,校门口直通小区,家长用手机就能看到车辆实时定位。广州部分小学其实也有托管班,但唱歌画画这些“鸡肋”课程,家长宁可让老人接走孩子去上正经兴趣班。若是学校能把托管质量提上去,家长的焦虑自然少一半。
说到底,孩子安全不能只靠家庭硬扛。校方多组织几次老人交通安全培训,街道办在社区搞个“接送互助小组”,年轻人周末多替父母顶个班——这些实招儿,可比冷冰冰的建议管用多了。毕竟,那些等在夕阳里接娃的背影,本就是中国式亲情最温暖的注脚。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