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相信环境让人长寿,因为从来都只有先进的科技和医疗条件才能提高人们的寿命。
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和社会情况都大不相同,因此各国之间的平均寿命也都有着很大的差距。
日本虽然本土资源并不丰富,甚至很多都靠进口,但它们的平均寿命却遥遥领先,竟然有84岁。
顿顿离不开高热量食物的美国人,平均寿命也达到了79岁,那么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到底是多少?说出来可能大家都不信,中国的数据还挺让人意外。
为何日本人能活到84岁
日本的平均寿命一直稳居全球前列,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已达到84.5岁,这个数字让不少国家望尘莫及。
他们日常吃的寿司、刺身里,富含Omega-3脂肪酸,这种成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很有帮助;味噌汤里的大豆制品,也能提供优质蛋白,而且整体饮食清淡、低脂肪,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多负担。
除了饮食,日本社区里随处可见完善的健身设施,不管是清晨还是傍晚,都能看到老人在散步、做拉伸,年轻人也常去运动。
当地生活节奏不像很多大城市那样急促,人们工作之余有足够时间放松,精神压力相对较小,这种心态对健康的好处不言而喻。
而且,在日本全民健康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不管住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在癌症和老年病治疗领域,日本的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医院和诊所遍布全国,居民看病很方便。
而且体检和健康教育普及度高,很多人每年都会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大大降低了重病风险。
针对老年人的政策也很完善,养老金能保障基本生活,医疗保险覆盖大部分医疗费用,社区护理和居家养老服务还能解决行动不便老人的照料问题。
正因如此,不少老人退休后还愿意继续工作,尤其是女性,参与工作的比例接近六成,既能保持社交,也能让生活更有活力。
不过日本也面临着人口结构的难题。
75岁以上老人数量不断增长,新生儿数量却持续下降,2023年死亡人数达到1590503人,2024年儿童数量还在减少,有预测说2040年三分之一人口都会是65岁以上的老人。
但不可否认,日本的社会福利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也能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为啥美国人只有79岁?
美国的平均寿命不到79岁,这个数字不仅远低于日本,也低于多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更让人关注的是,2020到2021年疫情期间,美国人均寿命骤降2.7岁,创下二战以来最大降幅。
这背后,新冠疫情导致超100万人死亡是重要原因,而且2021年的死亡人数比疫情首年还多,直接暴露了美国公共卫生系统的脆弱性。
更矛盾的是,美国2021年人均医疗支出高达1.2万美元,是瑞士的2.5倍,但服务质量却完全不匹配,在11个高收入国家的医疗评估中,美国连续6年排名垫底。
深究原因,保险公司、药企和医疗机构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盟,通过药品回扣、抬高药价等方式从患者身上“吸血”。
2020年数据显示,私人医保支出占医疗总支出的28%,但仍有4000万人没有任何医保,贫困人群生病后往往看不起病,只能硬扛。
而且在美国,少数族裔获取医疗资源的难度是白人的3倍,黑人孕产妇死亡率是白人的3倍,拉丁裔新冠死亡率比白人高出22%,这些数据背后,是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和阶层差距。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少数族裔的平均寿命比白人短4.7岁,最富有的1%人群预期寿命比底层10%人群长15年,贫困已经成为美国第四大死因,致死率超过糖尿病和车祸。
重要的是,美国还是一个枪支泛滥的国家,2022年美国发生了647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平均每天近2起,造成4.4万人伤亡。
2000到2016年间,枪击事件直接拉低了美国人均预期寿命2.48岁。
阿片类药物滥用问题同样严重,芬太尼等药物过量致死人数十年间增长5倍,2019到2021年这三年,就拉低了人均预期寿命0.65岁,而且吸毒群体中年轻人占比超过60%。
明明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却在人均寿命上连遭滑铁卢,医疗支出与服务质量的倒挂、社会矛盾引发的安全危机,都让美国的长寿之路布满障碍。
中国人平均寿命
上世纪90年代时,中国人均寿命还只有68岁,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赤脚医生”是不少农村地区的主要医疗力量,很多常见病都难以得到及时规范治疗。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正规医学人才数量逐年增加,医疗技术也在快速进步。
2010年,中国人均寿命提高到74岁,这背后是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等政策先后落地,越来越多人能看得起病。
医院的设备更新、诊疗能力提升,过去治不好的疑难病症,现在也有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再到后来,人均寿命继续稳步增长到77岁,如今已经达到79岁。
这离不开经济水平的上升,国家对医疗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基层医院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偏远地区的居民不用再长途奔波就能看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显著缓解。
现在公园里早晚都能看到锻炼的人群,老年人不再只围着家庭转,而是会去老年活动中心参加书法、舞蹈等活动,既丰富了生活,也锻炼了身体。
医保和大病救助政策形成了双重保障,哪怕是患上重病,也能通过报销减轻经济负担,不用再担心“一场病拖垮一个家”。
更值得关注的是,有预测显示,到204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2.4岁,会以微弱优势超过美国的82.39岁。
从68岁到79岁,这样的增长速度,既体现了中国医疗水平和民生保障的进步,也反映出全民健康观念的转变。
随着后续医疗投入的持续增加、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人的人均寿命还会迎来新的提升,这样的发展态势,在几十年前是很多人都不敢想象的。
参考文献
中国经营报——2022-12-26《日本人均寿命84岁,应对老龄化,中国从日本能学些什么?》
央广网——2025-09-11《2024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健康指标持续改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