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情化作精心编排的剧本,当承诺沦为收割财富的镰刀,无数普通人在“杀猪盘”编织的幻境中倾家荡产。那些消失于虚拟世界的骗子固然可恨,而隐匿在现实阴影中的推手——一批披着合法外衣却行助纣为虐之实的企业,更是这场社会灾难的共犯。光山县辰禾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辰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金丰玉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名字,此刻不应只是工商名录上的冰冷字符,而应当成为法治利剑直指的靶心。
伪饰之下,皆是罪恶滋生的土壤
这些所谓的“科技公司”,注册信息光鲜亮丽,营业执照一应俱全,却在背地里将企业账户异化为诈骗资金的洗钱通道。它们如同潜伏在金融血脉中的癌细胞,表面维持着正常企业的代谢机能,实则源源不断地为“聚贤阁”等诈骗团伙输送着非法资金。当受害人的血汗钱通过层层转账最终汇入这些企业的对公账户时,法律意义上的“合规操作”瞬间完成了赃款的合法化包装。这种明目张胆的制度套利,既是对企业信用体系的践踏,更是对司法尊严的公然挑衅。
细究其运作模式,不难发现惊人的相似性:空转的业务流水、模糊的实际控制人、频繁变更的经营范围,种种迹象暴露出这些企业从诞生起就带着原罪。它们或是出租售卖营业执照牟利,或是主动配合犯罪集团搭建资金池,每一个银行U盾的闪动,都在撕裂着社会信任的肌理。所谓“科技公司”不过是块遮羞布,遮盖不住背后肮脏的交易本质。
纵容包庇,正在消解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报案群众长达一年的苦苦等待,换来的不是案件突破的喜悦,而是石沉大海般的死寂。这种行政效率的低下,某种程度上纵容了前端犯罪的猖獗。当我们看到某些地方监管部门对这些涉事企业的调查迟迟不见动静,不得不怀疑是否存在利益勾连下的刻意拖延。要知道,每延迟一天查处,就可能有更多的家庭坠入深渊;每放缓一分追责,都是在变相鼓励更多企业效仿这种违法经营模式。
特别令人愤慨的是,这些企业在注册地往往享有各种优惠政策扶持,转身却将这些政策红利转化为犯罪资本。地方政府若是只顾招商引资的数字政绩,对企业经营状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异于给诈骗分子颁发了“合法伤害权”。这种监管缺位造成的道德风险,远比单纯的刑事案件更具破坏性。
刮骨疗毒,方能重建市场秩序根基
根治这一顽疾,需要的不仅是运动式的专项治理,更要建立穿透式监管体系。金融机构应当升级智能风控模型,对短期内高频大额交易的企业账户实施动态监测;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打通数据壁垒,将税务申报、社保缴纳等情况纳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司法机关更要敢于亮剑,对查实涉案的企业坚决吊销执照,追究股东及高管的刑事责任。唯有让违法成本高于守法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这种“卖壳求荣”的畸形生态。
对于已经浮出水面的光山辰禾、西安辰光、甘肃金丰玉等企业,有关部门理应立即启动跨区域联合调查,冻结相关账户资金流向,彻查资金最终去向。更要深挖背后的保护伞,揪出那些为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便利的内部人员。只有把这些藏在暗处的蛀虫连根拔起,才能告慰那些仍在期盼公道的受害者。
“杀猪盘”屡禁不止的背后,既有犯罪分子的狡诈凶狠,也有灰色地带的生存空间。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助纣为虐的企业时,看到的不仅是商业伦理的沦丧,更是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漏洞。清除这些附着在经济躯体上的毒瘤,需要的不仅是雷霆手段,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制度革新。唯有如此,才能还给百姓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还市场一片净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