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秋天畏寒适合吃紫苏?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天风急气燥,外界的寒凉容易“钻”进脾胃,加上人们习惯“贴秋膘”吃油腻的东西, 脾胃运化变慢,湿气就跟着滞在体内。
而紫苏呢,《本草纲目》里写它“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意思是紫苏能把脾胃里的寒气压下去,还能帮着顺气;现代营养学也说, 紫苏叶里的挥发油(比如紫苏醛)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脾胃动力,刚好对应秋天“寒凝气滞”的问题。
我自己的体会是:紫苏的辛味不冲,不像姜那样喝了喉咙发辣,而是慢慢从胃里往上暖,连带着整个胸口都舒服,下面给大家分享两个我常用的紫苏食疗方,。
第一道:紫苏花生酱——抹面包都香到舔手指的“暖胃酱”
紫苏花生酱我调了三次,现在这个版本最香:
第一步:选对食材
花生要挑红皮的(比白皮更润),买回家先挑掉坏的;紫苏要选叶子厚实、背面带 紫晕的新鲜货,洗干净后晾干水分(别泡太久,会流失香气)。
第二步:炒出“活”香气
花生用小火炒5分钟,炒到外皮开裂、飘出焦香,放凉后搓掉皮(红皮留一点,更有营养);紫苏叶用最小火炒1分钟,炒到叶子发脆、香气“蹦”出来(生紫苏有点涩,炒过之后 辛味变柔和)。
第三步:打酱要“慢” 把花生、紫苏、一小把白芝麻放进破壁机,加1 勺熟亚麻籽油(润滑用,别多放),打30秒停10秒,重复3次——千万不要一直打,发热会破 坏紫苏的挥发油,香气就散了。
最后调味 加半小勺盐(提香)、1勺蜂蜜(中和辛 味),再打10秒搅匀。装到无水无油的玻璃罐里,放冰箱能存2周。我早上用它抹全麦面 包,咬一口是花生的香、紫苏的辛、蜂蜜的甜,连咖啡都省了——胃里暖乎乎的,比喝姜茶更合我口味。
第二道:紫苏焖田螺——鲜到连汤都喝光
紫苏焖田螺是我家秋天的“下饭菜”,田螺性寒,紫苏刚好能中和,连我这种胃寒的人都能放心吃。
提前准备 田螺买回家先养2天,滴2滴香油让它吐沙(每天换一次水);新鲜紫苏叶洗干净,留一半切碎,一半整片备着。
处理田螺 田螺冷水下锅,加1勺料酒、2片 姜,煮3分钟焯水,捞出来用牙签挑出螺肉(或者直接带壳煮,更鲜)。
炒出香味 起锅热油,先爆香3片姜、5瓣蒜、1勺豆瓣酱(别太辣,会盖过紫苏香),再放田螺翻炒2分钟,加1勺生抽、半勺老抽、1勺冰糖、小半碗温水,焖10分钟。
最后加紫苏 快出锅前,放切碎的紫苏叶,翻炒1分钟,再撒上整片紫苏叶焖30秒——紫苏的香气“轰”地涌出来, 连邻居都来问“做什么菜这么香?”我上周做了一次,配着米饭吃了两大碗——田螺的鲜裹着紫苏的辛,一点腥味都没有,连汤都用来泡饭了。对了,吃完别忘喝杯温水,紫苏的辛味会慢慢散开来,胃里特别舒服。
最后想说:紫苏虽好,也得“吃对”才舒服
最后想跟大家唠两句:紫苏虽好,也得“吃对”才舒服——
1.紫苏性辛温,阴虚火旺的人(比如平时容易口干、怕热、手心出汗)要少吃,吃多了容 易上火;
2.《本草纲目》里说紫苏“忌与鲤鱼同食”,虽然我没试过,但还是注意点好;
3.新鲜紫苏要现买现吃,放久了叶子会发黄,香气也散了;干紫苏适合煮菜,但鲜紫苏的挥发油更丰富,暖胃效果更好。
其实秋天的食养不用复杂,像紫苏这样的家常食材,搭对了做法,就能把“寒凉”挡在胃外面——毕竟,最实在的暖,从来都是藏在烟火气里的。
参考文献:
河南农业 . 2024 (01) 《药食同源——紫苏》于红卫
DOI:10.15904/j.cnki.hnny.2024.01.05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