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消费者和商家对预制菜的理解为什么不相同?

0
分享至

最近,西贝与罗永浩围绕预制菜的一场“口水仗”,再度将“预制菜”三个字拽进舆论漩涡。从消费者吐槽“外卖没有锅气”,到从业者争论“是不是现炒”,看似是口味与健康的博弈,但拨开表层争议,真正的核心矛盾藏在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

这份旨在规范行业的文件,却因对“预制菜”的模糊定义,直接让整个餐饮行业陷入了一场“文字迷宫”——一句话戳破关键:这个定义,从业者看不懂、执法者难落地、消费者摸不透。网上舆论也是一锅粥吗,鸡同鸭讲。

文件中,预制菜被定义为“经工业化预加工、预包装,需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菜肴,且主食除外”。可就是这短短一句话,却引出一连串无解的疑问,每个关键词都成了“模糊地带”:
疑问1:“工业化”的边界在哪里?
文件没说清“工业化”的具体标准,这让从工厂到小作坊的从业者都犯了难:
- 大型食品厂流水线生产的半成品菜,算“工业化”没问题;
- 连锁餐饮的中央厨房,集中切配、腌制后配送到门店,算不算“工业化”?
- 小区楼下的包子铺,用电动搅拌机打肉馅、压面机做面皮,算不算“工业化”?
- 就连家庭厨房,妈妈提前一晚腌好牛肉、切好蔬菜,按“预加工”逻辑,难道也算“工业化”的雏形?
没有明确标准,“工业化”就成了凭主观判断的词——你说算就算,你说不算就不算。



疑问2:“主食除外”的依据是什么?
文件把馒头、饺子皮、汉堡胚等“主食”排除在预制菜之外,可细究起来,主食与副食的加工逻辑几乎一致:
- 速冻饺子皮要提前和面、压延、冷冻,和预制菜的“预加工+预包装”完全吻合;
- 便利店的加热饭团,米饭提前蒸煮、塑形,馅料预拌,加热后即可食用,和预制菜的“需加热食用”没区别;
最尴尬的是“饺子”——饺子馅是提前拌好的(符合“预加工”),饺子皮是“主食除外”,包好的饺子到底算预制菜还是主食?按定义,馅算、皮不算,整颗饺子反而成了“四不像”,从业者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归类。



疑问3:加工手段能列全吗?
文件列举了“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加工方式,可中餐烹饪技法多达72种,还有不断创新的现代做法:
- 粤式的“啫啫煲”,食材提前腌制、砂锅中加热,算不算“预加工+熟制”?
- 西餐流行的“低温慢煮”,肉品提前用真空袋封装、低温处理,算不算文件中的“加工”?
- 就连街头的铁板鱿鱼,鱿鱼提前腌制去腥,难道也要归为“预制菜”?
定义里的加工手段列不全,新技法一出现,定义就成了“过时条款”,只能反复打补丁,永远跟不上行业实践。



也正因如此,如今整个行业都在“凭感觉判断”:
- 消费者以为是现炒的小炒肉,可能是门店用工厂预制的半成品,加热后装盘;
- 超市里的净菜(洗好切好的青菜、配好调料的肉丝),按“预加工”逻辑,也算预制菜;
- 自己在家做凉拌黄瓜,提前拍蒜、腌渍,竟也能往“预加工”上靠——按这个标准,几乎没人能躲开“预制”的标签。
规范出台,为何越“规”越乱?法律的核心使命是“定分止争”——让从业者知道该怎么做,让执法者知道该怎么管,让消费者知道该怎么选。可这份预制菜规范,却完全走向了反面:每解释一次,歧义就多一分;每执法一次,冲突就多一场。
案例1:同菜不同“命”,标签全凭“操作”
同一条美食街上,两家卖狮子头的餐馆,就因“加工方式”不同,遭遇了完全不同的监管:
- A店从工厂进货冷冻狮子头,监管要求必须贴“预制菜”标签,否则就罚款;
- B店师傅每天现打狮子头,做好后冻在冰柜里,三天内卖完,监管却认定这是“现制”,不用贴标签。
可消费者吃到嘴里,两家的狮子头可能用的是同一批猪肉,调味配方也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是“谁做的、在哪做的”,但标签却天差地别——这样的规范,反而让消费者更糊涂,也让合规的A店觉得“不公平”。
案例2:西贝羊腿争议,执法先“猜定义”
2024年,有媒体曝光“西贝门店售卖2024年生产的羊腿”,评论区瞬间炸锅:“这都过期了吧?”可事实上,这款羊腿的保质期标注为24个月,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真正的争议点不是“过期”,而是“它算不算预制菜”。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执法人员不得不先开“研讨会”:
- 按官方说法,“整块羊腿不算预制菜,肉馅算”——可西贝的羊腿是整块腌制后冷冻的,算不算“预加工”?
- 若门店把整块羊腿搅成肉馅,按定义算预制菜;可要是师傅在门店现搅肉馅,又不算了——“加工地点”成了关键?
- 再追问:羊腿腌制时用了工厂统一配送的调料,这算不算“工业化预加工”?
一圈讨论下来,执法者自己都懵了,最后只能“凭经验判断”——这样的执法,哪里还有法律的严肃性?法律本应是明确的标尺,如今却成了“文字密室逃脱”,全靠执法者“猜答案”。
“知情权”真能解决问题吗?眼看“定义”翻车,不少大V和消费者提出:“我们不反对预制菜,只要商家明说,保障我们的知情权就行!”这话听着温柔又合理,可一旦落地,直接成了餐饮老板的“噩梦”。
商家的困境:一份菜要附一张A4纸。就拿一份普通的“麻辣豆腐”来说,若要完全“明示”所有食材的“预制属性”,得拆成这样:
- 豆腐:超市购买的预包装豆腐(属于预制,厂家提前压制、杀菌);
- 火锅底料:工厂生产的预包装底料(预制,含预加工的辣椒、花椒);
- 葱花:门店现切(非预制);
- 花椒油:门店自己炸的,但花椒是批发市场买的预包装“净选花椒”(算预制);
- 盐、糖:市售预包装调味品(算预制);
……
一份菜拆下来,光“预制/非预制”清单就有半页纸,顾客点一份外卖,得附带一张A4纸才能说清“食材身世”。有小店老板吐槽:“这哪是卖饭?分明是卖‘说明书’,我不如直接转行卖A4纸算了!”
更关键的是:“知情权”≠“强制告知权”。很多人混淆了“知情权”和“强制告知权”,其实两者有本质区别:
- 可口可乐的配方、云南白药的成分,属于商业秘密,国家没强制要求公开,消费者照样买、照样用;
- 商家若想吸引注重“现制”的顾客,自然会主动宣传“现炒现做”“当天新鲜食材”——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
- 消费者若真介意预制菜,完全可以“用脚投票”:发现商家用预制菜却谎称现炒,下次不来就是,口碑差的门店自然会被淘汰。
市场本身就有最灵敏的“筛选机制”,不需要用强制力去干预。可一旦要求“强制告知”,结果只会是:商家只说法律规定必须说的,其余信息一概不主动透露——比如“预制菜的生产厂家”“原料来源”等真正有用的信息,反而不会说。到最后,消费者得到的“知情权”,不过是一堆形式化的文字,反而失去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情绪立法”,最终便宜了谁?回顾过去十年,我们见过太多“情绪立法”的案例:
- 大家骂“渣男”骗感情,就有人提案“感情欺骗入刑”;
- 年轻人怕“内卷”,就有人呼吁把“996”写进“死刑条款”;
- 如今消费者烦“预制菜”,觉得“没有锅气”“不安全”,六部委就连夜出台定义,恨不得给每块豆腐都颁发“预制/非预制”的“良民证”。
可情绪是会变的,今天大家烦预制菜,明天可能就会为“预制菜解放厨房”欢呼;但法条是刚性的,一旦出台,就会长期留存,甚至成为执法者口袋里的“任意门”:
- 想处罚某家店,就说“我觉得你这菜算预制菜,没贴标签,罚!”;
- 想放过某家店,就说“我觉得你这不算工业化预加工,不算预制菜,不罚!”;
更极端的,就像之前“伤害民族感情”的模糊表述一样,执法者凭主观判断就能定责。
法律一旦失去明确边界,就会沦为“选择性执法”的工具,甚至滋生权力寻租——这才是“情绪立法”最可怕的地方:看似回应了公众情绪,实则给行业埋了一颗“定时炸弹”。
其实,预制菜从来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提前加工”的一种形式,而“提前准备”本就是人类进步的常态:
- 1978年,速冻水饺上市,大家欢呼“解放了家庭厨房”,不用再和面、擀皮;
- 1998年,方便面普及,春运路上的人再也不用饿肚子,这也是“预制食品”的一种;
- 如今的中央厨房、半成品菜,不过是“提前加工”的升级,本质上和速冻水饺、方便面没区别,怎么到了2024年,就成了“过街老鼠”?
真正该做的,不是纠结“什么是预制菜”,而是把核心问题交给科学和市场:
1. 安全交给检测:不管是预制菜还是现制菜,只要农残、重金属、菌落总数等指标合格,就允许上市;反之,哪怕是“现炒”,只要检测不合格,就该下架——安全的核心是数据,不是“预制”或“现制”的标签。
2. 选择交给消费者:不管是工厂生产还是门店现做,商家只需公开配料表、营养成分、保质期(若有),剩下的交给消费者判断:喜欢现炒的锅气,就选标注“现制”的店;图方便快捷,就选预制菜——市场会自动筛选出符合不同需求的商家。
3. 争议交给竞争:罗永浩和西贝的论战,本质上是营销层面的争议,只要双方没有虚假宣传(比如把预制菜谎称现炒),就该是“营销自由”——消费者看个热闹,觉得谁有理就支持谁,这才是正常的市场生态。但别动不动就召唤神龙,呼吁立法强制标注,管制只会带来更多问题,它无法解决市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用实验数据代替“好不好吃”的形容词,用明码标价代替“良心不良心”的道德审判,才是规范预制菜行业的正确路径。
预制菜之争,从不是“好不好吃”的口味之争,也不是“健不健康”的安全之争,而是一场关于“规则”的博弈——行业需要一套公开、可执行、不双标的游戏规则,而不是模糊的定义、情绪化的法条。
别让“工业化”“主食”这些模糊的词,成为悬在餐饮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别让公众的情绪牵着立法的鼻子走,把每一顿盒饭都变成权力与资本的拉锯战。
请把选择权还给消费者的嘴——喜欢现制就吃现制,偏爱预制就选预制;
把定义权还给实验室——用检测数据界定安全,用标准流程明确边界;
把决定权还给市场——好的产品自然会被接受,差的产品自然会被淘汰。
毕竟,人类从钻木取火时提前储存火种,到今天用中央厨房提前加工食材,一路都是“预制”过来的。2024年的我们,没理由突然“倒退”,非要把“现炒”当成唯一的“饮食正确”——比起纠结“是不是预制”,让每个人都能吃得安全、吃得顺心,才是最重要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无奈!记者:中日韩本土球员能力的整体差距,通过亚冠清晰可见

无奈!记者:中日韩本土球员能力的整体差距,通过亚冠清晰可见

直播吧
2025-09-17 21:41:07
“央视一哥”康辉,丁克一辈子,却在四十岁接到一通电话让他后悔

“央视一哥”康辉,丁克一辈子,却在四十岁接到一通电话让他后悔

有范又有料
2025-09-04 09:25:49
最高9.6分,零差评,这3部神级德剧建议收藏

最高9.6分,零差评,这3部神级德剧建议收藏

来看美剧
2025-09-17 22:15:49
终于醒悟?日本喊话:上映《731》!令人担忧的事发生,官方出手

终于醒悟?日本喊话:上映《731》!令人担忧的事发生,官方出手

洲洲影视娱评
2025-09-17 16:41:28
全女野营卡式炉爆炸后续,伤势惨重,操作失误甩锅商家,画面曝光

全女野营卡式炉爆炸后续,伤势惨重,操作失误甩锅商家,画面曝光

法老不说教
2025-09-17 22:32:41
震碎三观的“人乳交易”、“成人奶妈”,1500元竟能躺在怀里喝

震碎三观的“人乳交易”、“成人奶妈”,1500元竟能躺在怀里喝

听风听你
2025-09-06 22:05:26
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总在茶余后
2025-09-17 22:45:05
人民日报、新华社接连发文,只字不提罗永浩,却句句暗指罗永浩

人民日报、新华社接连发文,只字不提罗永浩,却句句暗指罗永浩

今日美食分享
2025-09-17 01:10:42
42岁希尔顿:别墅烧毁又买4.5亿庄园,和孩子玩滑梯,婚后收心了

42岁希尔顿:别墅烧毁又买4.5亿庄园,和孩子玩滑梯,婚后收心了

毒舌小红帽
2025-09-10 18:59:32
冲上热搜!支付宝紧急回应

冲上热搜!支付宝紧急回应

大象新闻
2025-09-17 15:13:19
NBL总决赛:长沙勇胜1分险胜香港金牛总分1-1 威尔斯42分罚球绝杀

NBL总决赛:长沙勇胜1分险胜香港金牛总分1-1 威尔斯42分罚球绝杀

醉卧浮生
2025-09-17 22:15:32
欧盟宣布:制裁以色列 !以军发起密集军事行动,加沙城大片的通信和互联网已中断

欧盟宣布:制裁以色列 !以军发起密集军事行动,加沙城大片的通信和互联网已中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22:16:28
1966年,距今千年的六祖慧能肉身被剖,五脏六腑被扔,游街示众

1966年,距今千年的六祖慧能肉身被剖,五脏六腑被扔,游街示众

牛牛叨史
2025-09-11 22:06:15
李昌镐没个性?李昌镐做的事,中国棋手没一个敢做

李昌镐没个性?李昌镐做的事,中国棋手没一个敢做

月满大江流
2025-09-16 14:22:57
太勇敢!45岁二胎妈妈裸辞勇闯10种职业,从白领到蓝领步步艰难,网友:中年就业太难!

太勇敢!45岁二胎妈妈裸辞勇闯10种职业,从白领到蓝领步步艰难,网友:中年就业太难!

脊梁in上海
2025-09-16 16:57:37
匹克被曝大幅降薪,董事长称:已向工会和公安备案,前七月内销直营业务亏损1.3亿元!员工:发薪日前4天才知道

匹克被曝大幅降薪,董事长称:已向工会和公安备案,前七月内销直营业务亏损1.3亿元!员工:发薪日前4天才知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8:44:05
支付宝提醒:大家及时解除对不用的APP和服务的授权

支付宝提醒:大家及时解除对不用的APP和服务的授权

快科技
2025-09-17 13:53:03
兄弟和36E妹子打麻将输牌后抱怨被胸挡住牌了!我看这波确实输得不冤哈哈

兄弟和36E妹子打麻将输牌后抱怨被胸挡住牌了!我看这波确实输得不冤哈哈

经典段子
2025-09-17 23:06:14
湖北一女子购买31斤黄金放家中,不料被儿子全部卖掉变现565万,还用 “巨款” 干了两件事,女子气疯了…

湖北一女子购买31斤黄金放家中,不料被儿子全部卖掉变现565万,还用 “巨款” 干了两件事,女子气疯了…

深度知局
2025-09-16 08:32:06
爸爸送女儿上大学,女儿穿搭时尚不让家长担心:怕黄毛盯上

爸爸送女儿上大学,女儿穿搭时尚不让家长担心:怕黄毛盯上

唐小糖说情感
2025-09-17 08:26:38
2025-09-18 00:24:49
奥派搬运工
奥派搬运工
学习经济学,看清社会运行真相,人生不迷茫!
36文章数 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以10余万士兵集结 仅45平方公里加沙城恐难幸免

头条要闻

媒体:以10余万士兵集结 仅45平方公里加沙城恐难幸免

体育要闻

什么小火龙?申京已经是MVP水平!

娱乐要闻

第六代导演为什么没办法成为市场主流?

财经要闻

今晚,全球屏息:美联储重启降息……

科技要闻

网易评测iPhone 17系列:今年升级值得买吗

汽车要闻

以用户为锚,“听劝”的岚图一路狂飙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亲子
教育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忻州 | 慢时光!老街逛吃,烟火气超上头~

上年纪的女人,别总穿运动鞋和恨天高,这样穿鞋子得体又优雅

亲子要闻

即将和老翟家高层领导合作共赢

教育要闻

2025vs2026保研数据大揭秘!100所大学排名洗牌,附完整排名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