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孙倩文 文图
今年9月15日所在的9月第3周是第7个“915”中国减盐周。在生活中,盐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少了它,再丰盛的佳肴也会失色不少。可如今,多“盐”正成为很多人的健康隐忧。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而我国居民的平均摄入量却远高于此。《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人均每日烹调用盐为9.3克。
高盐饮食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家庭控盐有哪些小技巧?日常又该如何减少隐形盐摄入?记者采访了河南省疾控中心慢病所主任医师高焱、河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王雯。
![]()
01
高盐饮食可引发多种疾病
40岁的张先生是一名销售经理,因工作繁忙,三餐大多靠外卖和快餐解决,周末则喜欢和家人朋友外出吃火锅、烧烤等重口味菜肴,很少吃清淡的饭菜,认为“没滋味”。
35岁后,张先生连续多年在体检中被查出血压偏高,同时伴有轻度脂肪肝。医生告知他,必须立即改变饮食习惯,否则很容易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高焱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人均每日烹调用盐为9.3克,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和“健康中国行动”中每天不超过5克的推荐量。
![]()
“高盐饮食通过钠离子过量摄入引发一系列生理机制紊乱,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等重大疾病产生显著危害。”高焱称,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摄入过量时,钠离子在体内蓄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水分从细胞内转移至血管内,血容量显著增加,这一过程直接推高血管内压力,形成高血压。长期高盐饮食还会持续刺激血管收缩,加速动脉血管壁硬化进程,血管弹性下降后,心脏需更高压力泵血,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病情。
高盐饮食会诱发从高血压到器官损伤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出现。“高血压迫使心脏长期高负荷工作,导致左心室肥厚,增加心力衰竭风险。临床观察显示,每日食盐量超过6克的人群,冠心病发病率显著上升。”高盐饮食会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裂可能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时风险倍增。
高盐饮食和胃癌也有相关性。高浓度盐分会直接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导致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持续损伤可能引发胃黏膜萎缩或肠上皮化生(胃癌癌前病变)。高盐环境还会增强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因子表达,这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的细菌更易黏附于受损的胃黏膜,长期感染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增加患胃癌风险。
王雯提到,高盐饮食还可能增加肥胖风险。研究发现,咸味食物往往伴随着高热量的摄入,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同时,过量的盐摄入还可能对肾脏造成压力,增加患肾结石和骨质疏松的风险。
“通过全面倡导和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居民食盐摄入量,可以实现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推动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升,维护全生命周期、全人群的健康。”高焱提到。
02
警惕日常生活中的“隐形盐”
很多人觉得只要吃得不咸,盐的摄入就没有超量。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日常饮食中,还要警惕添加在食物中的“隐形盐”。
“日常生活中,‘隐形盐’主要藏在很多看似健康的食品中。许多加工食品,如面包、饼干、即食燕麦片等,虽然不咸,但为了提升口感会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不少盐。此外,酱油、蚝油、鸡精、味精等调味品,都是钠的重要来源,常常在烹饪时被大量使用,导致整体钠摄入过高。”王雯提醒,快餐和外卖食品也是“隐形盐”的重灾区,为了提升味道,许多菜肴使用了多种高钠调料,如酱料和腌制食品。即使是看似清淡的汤品,往往也含有较多的钠。
![]()
日常如何减少“隐形盐”摄入?王雯提醒,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营养成分表上的“钠”含量,用“钠(mg)÷400≈盐(g)”换算,尽量选择钠含量低的产品。
03
学会家庭控盐小技巧
在日常烹饪和饮食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减盐?王雯提出以下建议:
![]()
●用对控盐工具
厨房常备定量盐勺(1勺约2克),按人数和每日5克标准计算用量,避免凭手感加盐;也可使用限盐罐,直观控制每日用盐量。
●改变放盐顺序
烹饪时“晚放盐、少放盐”,建议在菜肴即将出锅时再放盐,此时盐附着在食材表面,用更少的盐就能尝到咸味;凉拌菜可先放醋、糖提味,再少量放盐。
●用天然调料替代盐
用葱、姜、蒜、辣椒、花椒、柠檬汁、香菇、番茄等天然食材提鲜,减少对盐的依赖;少用酱油、蚝油、豆瓣酱等含钠调味品,若使用,需相应减少盐的用量(10毫升酱油约含1.6克盐)。
●改变烹饪方式
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等方式进行烹饪,这些烹饪方法相较于红烧、油炸等,本身不需要添加大量的盐就能呈现出食物原本的味道。
●少吃加工食品
腊肉、咸鱼、腌菜、罐头等加工食品钠含量极高,建议每周食用不超过2次,且食用时搭配新鲜蔬菜,平衡整体钠摄入。购买面包、饼干等食品时,注意阅读包装标签上的钠含量,超过30%NRV(营养素参考值)的食品需谨慎。
●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和外卖
如果需要在外就餐或者点外卖时,可以提醒商家少盐少油。
王雯提醒,老年人及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更需控盐。日常烹饪需考虑成人、儿童的差异,以及零食、酱料等中的盐含量。同时应按餐次比例分配食盐,如午餐每人用盐不超过2.4克。高血压高风险人群可选择高钾低钠盐,既满足咸味又减少钠摄入。
04
让孩子从小养成低盐的饮食习惯
高焱提到,让孩子从小养成低盐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在日常家庭用餐中,家长自己控制盐的摄入量,做到合理用盐,比如使用限盐勺来精准把控每餐的用盐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认识到低盐饮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宜采用蒸、煮、炖、煨等烹饪方式,尽量少用油炸、烤、煎等方式;烹调加工食品时,应尽可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让孩子首先品尝和接纳各种食物的自然味道。”王雯介绍。
如果孩子已经习惯较咸的口味,不要急于大幅度减少盐的用量,可以循序渐进地减少,让孩子的味觉慢慢适应。例如,原本做一道菜放一勺盐,之后可以逐渐减少到三分之二勺、二分之一勺等,逐步培养孩子清淡的口味偏好。
在选择儿童食品上,高焱提醒,要仔细查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重点关注钠含量。
尽量选择钠含量低的产品,比如给孩子挑选饼干、面包等零食时,对比不同品牌,优先选择每100克中钠含量数值较低的,避免孩子摄入过多的“隐形盐”。
可以尝试在家自制健康的零食给孩子吃,如烤红薯、自制水果干等,既能保证食品安全,又能控制盐的添加,让孩子养成少吃高盐零食的习惯。
孝敬父母
订一份《大河健康报》
发行热线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带回家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文章。为防丢失,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张馨月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