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永浩实锤西贝频频登上热搜,这场闹剧,最终以西贝老板贾国龙道歉草草收尾。但西贝公开后厨的举动,使得预制菜的话题,再次走向公众视野。
一、中央厨房的菜品不是预制菜!那么,预制菜标准谁来定?
在西贝公开后厨的采访中,厨师多次提到菜品来中“中央厨房”,虽然是提前加工好的包装食品,但不属于预制菜!
这就牵扯到两个概念∶一是中央厨房;二是预制菜标准。
中央厨房∶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集中采购、集中生产、集中配送的方式,实现标准化、工业化、集约化的餐饮管理模式。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食物制造工厂",将传统后厨的洗、切、配、甚至部分烹饪和调味环节,全部集中到一个大型的标准化厨房中进行。然后将处理好的半成品或成品,配送到各个分散的销售终端(如餐厅、门店、超市、学校等)进行最后的简单加工或直接销售。
预制菜标准∶是预先制作好的菜肴。它指的是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在中央厨房或食品工厂中经过预先处理(如清洗、切割、调味、烹饪)和包装,然后通过冷链或常温方式储存、运输和销售,消费者购买后只需经过简单加热、蒸煮或直接开封即可食用的产品。关键点∶1️⃣食用方式:必须 “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不包括即食食品与可直接食用的凉拌菜。2️⃣产品属性:预包装食品,面向零售端;中央厨房向门店配送的菜品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按照大众的理解,预制菜,顾名思义,凡是预先制作好的菜肴都应该属于预制菜。在现有定义中,这句话后面的所有解释都应该属于多余。那么到底是不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是不是《人民的名义》中正陈清泉所说∶司法的解释权在我!这里,大众不得不提出3个疑问∶
1.为什么中央厨房菜品就不属于预制菜?
2.为什么可直接食用的凉拌菜不属于预制菜?
3.预制菜的标准到底由谁制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和大众的理解有如此大的偏差?符不符合公序良俗?
二、餐厅使用预制菜要不要明示消费者?
从法律角度来讲,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在消费者询问的情况下,餐厅应该如实告知。
但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不可能每次消费前都去询问,那么,餐厅应不应该主动明示消费者哪些是预制菜,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从消费者角度来讲,餐厅应该要明示。
从餐厅的角度来讲,法律没有强制要求,餐厅只需要做到消费者询问时如实告知即可!
这就造成一个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再具体落实过程中,有的餐厅明示,有的餐厅不明示。比如说,这次事件中,最大的赢家应该是“老乡鸡”,全店只有2道菜是预制菜,而且明确告知消费者。
但是更多的是没有主动告知消费者,更有甚者,像“西贝”一样,明明使用了预制菜,却矢口否认,拒不承认。
所以,一个新的概念出来之后,配套的制度一定要及时完善,比如无人驾驶责任界定、飞行汽车如何管制、人形机器人的伦理问题等等,请给相关部门一些时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