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杭州市政府新闻办联合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召开杭州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一轮全域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成果。
穿山甲
本次调查自2021年开始,2025年完成,覆盖杭州13个区县(市),是继2005年之后,又一次全市域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通过调查,全面准确地摸清了杭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的“家底”,系统掌握了物种组成、分布范围和种群动态,为客观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和生态健康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监管、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修复等提供了决策参考。
科技赋能 构建立体化调查监测体系
据悉,作为全省首个以3×3公里网格为主体的地市级野生动物本底调查,调查聚焦于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四大类群,综合运用红外相机自动监测、样线样点调查、DNA技术、GIS空间分析等多种手段开展,首次构建了多技术融合的立体化调查监测体系,并建立多维化本底资源数据整合与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了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动态监测与科学评估。
安装红外相机
本次调查累计投入调查人员上万人次、调查样线1.3万余条、调查里程达上万公里,布设红外相机1200余个位点,获取数据超三十五万条。全面系统掌握了黑麂、中华穿山甲、白颈长尾雉、西湖鸳鸯等珍稀濒危物种的资源现状,为后续针对性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料。
新发现、新记录亮相 见证生态持续向好
相较于2005年杭州市首次陆生野生动物本底调查,最新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提升了45.3%。目前,杭州市范围内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96种,占浙江省总数的84.0%,隶属33目141科,其中两栖类2目10科42种,爬行类3目20科70种,鸟类20目83科485种,兽类8目28科99种。
福清链蛇
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4种,同比占浙江省总数的67.6%;有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7种,同比占省重点保护物种的87%;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易危(VU)及以上物种62种;有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易危(VU)及以上物种84种。
此外,本轮调查还发现了兽类新物种——华东林猬,以及各级新记录215种,其中浙江省新记录9种,如黑喉歌鸲、绿眉鸭、安徽麝鼩等,杭州市新记录22种,如福建掌突蟾、古氏草蜥、灰背隼、暗褐彩蝠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