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意大利发行了意大利歌剧:斯卡拉歌剧院与贝里尼《诺尔玛》纪念银币。该枚银币是对意大利歌剧,尤其是对文森佐-贝里尼的呕心力作——《诺尔玛》的永恒礼赞。同时,该枚银币亦将目光投向了举世无双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1831年,《诺尔玛》曾在此地首演,成就了意大利歌剧史上的又一不朽篇章。
图源:https://en.wikipedia.org 文森佐-贝里尼作为19世纪意大利歌剧浪漫主义乐派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忧郁气质。贝里尼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如流水般婉转悠扬的美妙旋律;其二是高难度的美声唱段,考验着歌唱家的技巧与情感表达。除了《诺尔玛》(1831年)外,他的《海盗》(1827年)、《梦游女》(1831年)和《清教徒》(1835年)等多部作品同样成为歌剧史上的经典,共同构筑起贝里尼不朽的艺术丰碑。1831年《诺尔玛》首映海报 图源:https://en.wikipedia.org 《诺尔玛》作为贝里尼的巅峰之作,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罗马统治下的高卢(约公元前50年)的动人故事。剧中女主角诺尔玛是一位德洛伊特教女祭司长,她与罗马总督波利翁相恋并秘密诞下两名私生子,违背了守贞誓言。而当波利翁为了年轻女祭司阿达尔吉萨抛弃她时,诺尔玛在愤怒、背叛与复仇间挣扎,最终选择自我牺牲。歌剧的高潮处,诺尔玛坦承了自己的过失,并选择与波利翁一同在火刑柱上赴死。
朱迪塔-帕斯塔,诺玛的角色就是为她而创作 图源:https://en.wikipedia.org 歌剧中诺尔玛这一角色的首演者,是当时意大利最负盛名的女高音——被誉为“第一女主角”的朱迪塔-帕斯塔(1797-1865年),她以宽广的音域与非凡的表现力而备受赞誉。帕斯塔的歌唱天赋与戏剧张力之卓绝,曾令多位顶尖作曲家为之倾倒,专为其量身创作歌剧,其中便有贝里尼为她谱写的《诺尔玛》。1831年12月,帕斯塔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了这部传世之作,成功奠定了其在歌剧史上的不朽地位。她在这部歌剧中所演绎的著名咏叹调《Casta Diva》(圣洁女神),被誉为最美的咏叹调之一,其旋律优美动人,情感表达深刻,成为歌剧爱好者们心中的永恒经典。
图源:https://www.museoscala.org 斯卡拉歌剧院(Teatro alla Scala)作为意大利歌剧界的象征,其建筑本身亦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艺术价值。这座歌剧院于1778年8月3日正式启用,坐落于意大利米兰市中心,名称源于其所在地旧址——斯卡拉圣母堂。作为意大利歌剧界的标志性建筑,斯卡拉歌剧院迅速成为了欧洲艺术中心,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和卓越精准的声学设计,奠定了其“世界音响效果最佳歌剧院”的地位。
图源:https://www.teatroallascala.org 1943年二战期间,米兰遭受空袭,斯卡拉歌剧院也遭遇重创严重损毁,一度面临存亡危机。战后,意大利民众对文化重建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斯卡拉歌剧院的修复工程,使其在1946年重建开放,并通过技术升级强化了声学效果,延续其艺术生命力。这一时期,斯卡拉歌剧院成为战后意大利文化复兴的象征,吸引了如托斯卡尼尼等全球顶尖艺术家登台演出,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歌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意大利歌剧:斯卡拉歌剧院与贝里尼《诺尔玛》银币整体采用长方形形制,正面图案中央呈现了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华丽外观,下方刻有它的官方标识,币面周围采用以19世纪画框为灵感的装饰元素环绕,上方标注“意大利共和国”字样,底部边缘则刻有罗马造币厂标记“R”和发行年份。
背面图案则巧妙融合了多重艺术元素,描绘了弗朗索瓦-热拉尔(François Gérard)绘制的朱迪塔-帕斯塔彩色肖像,肖像周围同样环绕着以19世纪画框为灵感的装饰元素,上方标注面额“5欧元”字样,下方则刻有女高音朱迪塔-帕斯塔姓名全称和歌剧名《诺尔玛》铭文字样。该枚银币成色为92.5%,尺寸为26.3毫米x35毫米,重量为18克,面额为5欧元,发行量为4000枚。
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国金币网"官网,编译:古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