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全飞秒4.0,很多人会误以为它是 VisuMax 全飞秒激光SMILE3.0手术平台的 “升级版设备”,但实际上两者的核心区别并非在于硬件,而是方案的设计逻辑。无锡华厦眼科顾勇院长表示,无锡全飞秒4.0是基于Nomogram 解决方案的技术优化,重点在于帮助专家更精准地制定方案,提升术后视觉质量,而非对设备本身的迭代。要搞清楚它的优势,首先需要从3.0 的基础特性说起。
全飞秒3.0:不制瓣、切口微小
3.0作为目前成熟的近视矫正技术,核心原理是利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层内制作一枚类似“透镜”的组织,再通过一个小切口将其取出,从而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技术亮点在于无瓣,对角膜组织的损伤更小,能更好地保留生物力学稳定性,降低术后风险。同时,减少了术中刺激,术中不适感更轻,受术朋友配合度也更高,这些特性让它成为许多近视患者的优选。
4.0 vs 3.0:差异在方案,而非设备
并非取代的新技术,而是在原来基础上进行的 “方案优化升级”。使用的设备和操作流程一致,同样是通过微切口取出角膜透镜实现矫正。
但无锡全飞秒4.0的突破在于引入了个性化Nomogram 科学分析软件,它能整合两大核心优势: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算法全面收集和分析眼部数据(如角膜厚度、曲率、屈光度数等),另一方面融入专家的经验,打破了传统标准化方案的局限,为每位人士定制更贴合个体情况的参数。
简单来说,3.0是 “标准化矫正”,而4.0 是 “精准化适配”,通过控制变量提升精度,让术后视觉质量更稳定、更舒适。
4.0如何实现“精准适配”?
为什么无锡全飞秒4.0能实现 “精准适配”?关键在于它解决了近视术中常见的 “系统性误差” 问题。从术前检查到实施,整个过程中存在多种可能影响效果的变量:不同验光设备的测量偏差、验光师操作习惯的差异、设备的细微参数波动、专家手法的不同,这些被称为 “四差” 的因素,往往会导致术后结果出现个体差异。
而全飞秒4.0 通过一套科学的流程将这些误差“归零”:
院内会基于过往大量全飞秒受术人士的数据(包括术前检查数据和术后 3 个月以上的主觉验光结果),构建专业的回归模型。这个模型会对不同变量下的结果进行分析和预测,相当于为专家提供了一套 “数据化经验库”。
当有新受术朋友就诊时,专家会将其术前检查数据导入模型,系统会自动生成个性化的方案建议,包括激光切削的深度、范围等关键参数。专家再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进行调整,确定适合受术朋友的方案。
无锡华厦顾勇院长进一步表示,这种基于数据和经验的双重保障,不仅让方案更具针对性,还能很大程度降风险,让受术朋友在享受与3.0相同的舒适术中体验的同时,获得更清晰、更稳定的术后视觉。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3.0还是无锡全飞秒4.0,都需要通过专业术前检查判断是否适合 —— 毕竟适合自己的术式,才是好的近视矫正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