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修养只有四个字:放下纠缠。
古希腊埃皮克提图说:“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说到底,如果我们具备对待任何事都不被干扰和纠缠的清醒和能力。
那么,在当下就不会为一点小事纠缠不休。
的确,很多人之所以遇事儿痛苦,不是事情多大,而是心里放不下。
放下纠缠,不是认输,而是明白什么值得,什么不值得。
然后,慢慢修炼自己,最终赢得属于自己的好运人生。
不纠缠得失,心境更开阔
人这一辈子,得失本就是常事。
但是,如果因为其中的一点得失之事,然后自己在那无尽纠缠和内耗,那就不值当了。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民,总担心禾苗长不快。
焦虑的他,恨不得天天都到田里把苗往上拔一拔。
结果有一次,他真的去做了,第二天再去田里,发现苗全枯死了。
邻居都说他:“你这哪是帮忙,分明是添乱。”
他偏偏心里还不服气:“我这不是想让它们长得快些吗?”
《菜根谭》里说:“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厉害的人,对于万事万物,来了就应对,去了就放下。
毕竟,如果总盯着得失不放,结果反而会错过更多。
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时候,唯有看淡得失,人才活得轻松。
不纠缠对错,格局更宏大
有时候,看似争对了道理,却输了人情。
不纠缠对错,反而得到一身轻,格局大的境界。
北魏时,高允担任中书侍郎,负责修史。
同僚崔浩因写史一时触怒皇帝,被问斩。
皇帝问高允:“崔浩的事你知道吗?”
高允实话实说:“知道,但我也劝过他。”
其实高允不仅劝过,还多次帮崔浩修改一些过激内容。
皇帝也被他的诚实感动,赦免了他和崔浩全家。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是能够求同存异的,但是小人却偏偏强求一致,而且要跟自己一样。
放下对错之争,不纠缠其中,我们才能打开自己的眼界,最终才能看到更远的世界。
不纠缠过往,脚步更轻盈
对于过去的事,就应该像对待泼出去的水一样,既然收不回来,那就算了。
毕竟,自己再怎么纠缠又怎么样,到头来还不只会把自己折磨得遍体鳞伤?
唐代有个诗人叫刘禹锡,一辈子被贬二十三年。
老了回京时,发现老朋友都老了,朝廷也物是人非。
他不无感慨地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旧船沉了,新船照样过;枯树前头,春天照样来。
人这辈子,轮回不止,但轮回的,却偏偏是回不去的。
不纠缠过往,凡事顺其自然,看到更长久的事物,反而看到新生。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打翻在地上的牛奶,再哭也没用,因为牛奶也回不到原状。
放下过去,不是忘记,而是不再背负。
放下纠缠,是给自己一条生路,也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
毕竟,如果自己总是纠缠、放不下的话,就像手里抓着荆棘一般,抓得越紧则越痛。
放过自己,放过别人,一切不纠缠,允许一切发生。
如此,松开手,才能腾出手来接更好的东西。
说白了,人生苦短,又何必自己为难自己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