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的惊雷
凌晨两点,华沙的街灯还亮着,天上却传来一阵怪响。轰隆隆的声音直往下砸,把人吓得心口一紧。
俄军的无人机飞过边境,黑压压一片,直扑波兰。北约那帮人被吵醒了,急忙凑在一块儿开会。有人拍桌子骂人,有人脸都绿了。
可真要说“派兵”,没人敢张嘴。这场面像极了八十多年前的新加坡。
日军飞机炸得满天火光,丘吉尔还咬死说那是“帝国的堡垒”。结果呢?两个月不到,十三万人投降,帝国脸面全丢光。
现在的欧洲,路子差不多。
那场“堡垒梦”
老英国人当年真能吹。新加坡海军基地,造得跟铁桶似的,还号称亚洲第一要塞。
钱砸下去了,宣传也喊出去了。计划看着还挺带劲:守军顶住,日本就算打过来也不怕;舰队从欧洲赶来,一场海战翻盘;最后封锁日本,拖垮对手。
听听就热血,可惜都是纸上谈兵。飞机满天飞的时代,你还指望几条大舰守岛?高层却当宝贝一样,坚信“舰队开到新加坡”。
结果很扎心。1941年底,日军一路杀过来。空军基地被轰烂,战列舰被炸沉,十三万人丢下武器。
丘吉尔差点没崩溃。所谓的帝国堡垒,不过是个笑话。
欧洲这回,也犯老毛病
换到今天,欧洲对乌克兰的态度,同样拧巴。
该给的给:钱、炮、导弹一样不少。可真到要派人,大家都装哑巴。
逻辑就一个:帮,但别帮太过。目标是拖住乌克兰,不要倒。可也别真把普京逼急了。
这不就是“模模糊糊”?是要真打赢?没人敢明说。是要逼谈判?也没人点头。只盯着别掉坑里,却从来不想怎么走到终点。
是不是跟当年的新加坡一个调调?战术小聪明一堆,战略全是雾。
更闹心的是,内部还乱成一锅粥。法国人忙着大选,意大利天天喊没钱,德国怕刺激选民。极左极右趁机起哄:“别掺和!”所谓的团结?就是口号。
“意愿联盟”?听听就算
布鲁塞尔的人也不是没招。整了个方案:派三到五个旅进乌克兰。听上去挺威风,一万五到三万多人。
但你仔细算账,全是窟窿。三个旅,要七十架飞机。欧洲最多能凑出六十,还差十架,只能找土耳其补。五个旅呢?要一百多架,缺口更大。
最要命的防空压制,欧洲几乎没能力,全靠美国。美国怎么说?“你们先派兵,我再兜底。”这话一听就懂,典型的把锅甩回来。
欧洲就这么僵着。没美国撑腰,啥都干不成;可真要自己先迈这一步,没人敢拍板。
这不就是新版“新加坡陷阱”?当年英国人等舰队,最后啥都没来。今天的欧洲,也靠空话撑着脸面。
真要崩盘,会有多惨
乌克兰要是真守不住,麻烦比你想的要大。波兰、罗马尼亚立刻变前线,北约直接顶上俄军。
难民?几百万往西跑。欧洲城市那场面,你想都不敢想。
更狠的是,俄罗斯要是吞下乌克兰,还能顺手整合兵源和军工。几十万打过硬仗的士兵,一转身就可能换上俄军军装。
就算俄罗斯没完全赢,也能逼乌克兰妥协。半个“傀儡国”摆在那,克里姆林宫心里也美。
普京算盘打得明明白白:能全拿最好,拿不下也要拖进来。欧洲人不是看不懂,只是没人敢摊开讲。
选民听到的,都是漂亮话。真到那天,分裂就全爆发了。
历史的回声
丘吉尔当年喊得震天响,说什么“宁死不屈”。可新加坡,照样投降了。英国人硬说那是意外,却死活不承认这是必然。
今天的欧洲,也差不多。明知道实力和安全差得远,却拿清单和训练任务糊弄自己。
不提伤亡,好像没人会死。不提前沿部署,好像防线铁打的。
可真打起来,这些文件,能当啥?土墙都不如。
致命的误判
历史不会手下留情。战略上的自欺,比炮火更致命。
对手要是不计代价,你靠点小聪明能撑多久?幻想和拖延,从来没换来过和平。
乌克兰的战局,其实就是欧洲的生死题。要是还这么犹犹豫豫,那扇东大门,迟早要被撕开。
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