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一场原本庄重的反法西斯胜利阅兵,却因为一辆载着“战俘”的木笼花车在网络上炸开了锅。有自媒体大肆渲染称这是俄罗斯在俄乌战场上俘获的日本雇佣兵,还特意游街示众,羞辱日本。
但真相远比传言复杂。人们也许不知道,这场表演与现实战争无关,却牵出了一个鲜有人知却意义重大的历史节点:1949年在同一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苏联曾公开审判过731部队战犯。这场历史的“重现”,到底是无心插柳,还是有意而为?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谣言是怎么起飞的?从“战俘游街”到“历史误读”
如果只看照片,笼子+军服+士兵,确实容易让人脑补成“战俘示众”。9月7日开始,中文社交平台陆续出现一组阅兵图片,图中几名身着旧式军服的人被锁在木笼里,车子后面还挂着“正义审判”的标语。很快,一些自媒体开始添油加醋,声称这是“俄方在日使馆前游街日本雇佣兵”,甚至编出俄罗斯回应说“不服切腹”的段子,瞬间引爆舆论。
但热闹归热闹,细看就能发现很多漏洞。首先,俄乌前线距离哈巴罗夫斯克有6500公里,哪怕是坐高铁也得跑三天,所谓“押解战俘至使馆门前示众”的说法纯属天方夜谭。更别提日本大使馆根本不在哈巴罗夫斯克,而是在莫斯科。如果真是俘虏,按常理早该交军方处理,不可能大摇大摆地上花车。
面对流言,俄新社和地方媒体很快澄清:花车上展示的是对1949年伯力审判的历史还原,笼子里的人是演员,演的是731部队战犯。日本NHK也报道了这场阅兵,但并未提及“战俘”二字。TBS等媒体倒是跳脚称这种展示“具有侮辱性”,却也拿不出半点证据。
那日本雇佣兵到底有没有参与俄乌战争?有,但极少。根据俄国防部披露的信息,乌军雇佣兵中仅有15名日本人,而且没有一例确切的被俘记录。有战俘称曾在战场上碰到日本人,但这些证词未经第三方验证,也未形成系统性证据链。
更关键的是,即便真有雇佣兵被俘,根据国际法,雇佣兵并不享有《日内瓦公约》的战俘待遇,但俄方目前并没有公开展示任何虐待外籍战俘的证据。
显然,这次所谓“游街示众”事件,是一场误读与曲解共同发酵的网络谣言。现实中,它更像是一场历史剧的重演,却被误当成了新闻现场。
伯力审判:一段被历史课堂忽略的正义时刻
很多人知道东京审判,却很少听说伯力审判。这不是我们记忆缺失,而是历史选择性地被记住了。
1945年苏联红军攻占中国东北,俘虏了大量关东军战犯,并在哈尔滨附近发现了731部队的实验基地。那是一座活体实验的地狱,冰冷的手术刀割开的是活人的身体,研发的是能毁灭城市的细菌武器。苏联决定对这些人进行审判,但美国却另有所图。
为了换取731部队的研究数据,美国选择对这些战犯网开一面,在东京审判中几乎避而不谈细菌战。
于是,1949年12月,苏联在哈巴罗夫斯克单方面启动了审判程序,审判对象包括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等12人。
庭审过程公开透明,指控内容涵盖活体解剖、人体冻伤试验、鼠疫病毒释放等具体细节,证据详实,录像与录音资料保存至今,成为揭露731罪行的重要史料。
最终,12名战犯被判处25年劳改。虽然苏联1956年废除了死刑,这些人也在日苏关系缓和后提前释放,但历史已经写下他们的罪行。
与东京审判相比,伯力审判填补了对日本细菌战追责的空白,也首次以国际法庭形式对生物武器战争进行审理。
中国对此并不陌生。1956年,沈阳也曾举行类似审判,审判对象同样包括731部队成员。
日方至今对这段历史讳莫如深,日本右翼更是不断否认审判结果,甚至把部分战犯当“爱国英雄”供奉。这也让伯力审判的意义不仅停留在历史层面,更是一种对抗遗忘的努力。
所以,当俄罗斯在2025年的阅兵中重现伯力审判场景,它不仅是在纪念过去,更是在提醒现在:历史不能被选择性遗忘,正义不该被交易。
当历史被拿来当武器:俄罗斯的“纪念”,日本的尴尬
如果说“游街战俘”的谣言是一场误会,那俄罗斯在阅兵中“重演历史”的操作,就显得意味深长。尤其是在今天这个节骨眼上,既有现实的战争,也有未解的历史账单。
对于俄罗斯来说,哈巴罗夫斯克阅兵不只是仪式,更是一场政治表达。重现伯力审判的场景,就是要强调“我们是反法西斯的胜利者”,而不是西方口中的“侵略者”。
在俄乌冲突日趋胶着的背景下,俄罗斯需要寻找新的叙事支点,而“历史正义”正好能为其提供道义支撑。尤其是在面对日本对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持续主权主张时,俄罗斯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回应,“你们还没把历史交代清楚,就别急着讨地盘”。
而日本的处境则颇为尴尬。一方面,政府需要配合美国对俄政策,支持乌克兰,提供援助;另一方面,国内对战争的记忆仍然敏感,尤其是731部队的历史,每次被提及都如同揭开旧伤口。
更别说,这次风波中的“雇佣兵”传闻,也让不少日本民众开始质疑:我们是不是又在被当成棋子?右翼势力则趁机鼓吹“西方只是在利用日本”,借机推动军事“正常化”议程。
国际社会的反应同样值得玩味。西方国家一边支持乌克兰使用外籍雇佣兵,一边谴责俄罗斯“非法参战”,这本身就暴露出国际规则的双重标准。而731部队战犯在战后得以全身而退,也反映出历史正义在现实政治面前的脆弱。
所以,这次阅兵不仅是一次“纪念活动”,更是一场“历史叙事的较量”。它提醒我们,历史并未过去,它仍在发言,仍在影响今天的世界格局。
别让谣言带跑偏了方向
一张花车照片能掀起这么大风浪,本身就说明公众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还有空缺。所谓“日本雇佣兵游街”,经不起推敲;而被忽略的伯力审判,却值得我们花更多心思去了解。
不是所有的“笼中人”都是战俘,也不是所有的“纪念”都只是回忆。历史的真相不会自己冒出来,它需要被唤醒,被对照,被传承。
而在这个信息真假难辨的年代,守住真相,就是守住我们对正义的最低敬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