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恢弘的“九三阅兵”虽已圆满落幕,但其带来的震撼与感动仍在持续发酵,特别是英姿飒爽的女民兵方队,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女民兵方队的一员,来自金普新区的学子——大连艺术学院2022级学生李家琪,昂首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这位曾服役于中部战区的女兵用两年军旅生涯的艰苦磨砺和阅兵场的铿锵步伐,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的赤诚担当。
载誉返校又美又飒
分享故事青春飞扬
9月12日,李家琪载誉返校,一身戎装,又美又飒。在2025级新生开学第一课活动中,她与全体新生交流分享阅兵故事,传递抗战精神。李家琪说:“在天安门前,当领队下口令‘向右看’时,我听到我们方队的呼号‘一、二’,声音特别响。当时我觉得我脚下天安门前的地砖都在颤抖,那一瞬间,我特别激动、特别自豪。”
2022年9月,怀揣参军梦想的李家琪毅然入伍,成为中部战区的一名通信兵。服役期间,她肩负联络保障与文艺宣传双重使命,在演训场上架设通信线路时精准无误,在文艺轻骑队中用歌声传递军魂。2023年基地射击比武中,她以“弹无虚发”的硬核实力摘得“优秀射手”称号;2024年,在参与某次联合演习时,她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获评“四有优秀士兵”,成为连队青年士兵的标杆。退伍后,当上级组织召回退伍女兵执行阅兵任务时,她毅然重返训练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句写在日记本扉页的话,成为李家琪圆梦阅兵的精神支撑。
精益求精分毫不差
指导新生鼓舞士气
“在训练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要精益求精,我们的阅兵式一定要准备到万无一失、分毫不差,每一步的步幅是75厘米,在踢正步的时候,脚线的高度是30公分。在站立时,包括敬礼,我们的头线、帽线、下颌线等六根线,一定是标齐的。”李家琪回忆,有一天训练时下雨,她都分不清身上的衣服湿透是因为汗水还是雨水。中午把衣服晾干穿上,下午天空放晴,出去训练又湿透了。训练间隙,她们常唱《祖国不会忘记》:“不需要你认识我,不需要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李家琪参加阅兵回来瘦了20多斤,虽然瘦了很多,但也觉得非常值得。
当天,李家琪还现身军训现场,悉心指导新生训练,纠正军姿和军容,向大家展示高标准的队列动作,鼓舞士气,使阅兵的荣光在校园延续,让伟大的精神在青年间传递。大连艺术学院2025级表演专业学生杨紫怡说:“学姐的分享让我真切感受到荣誉背后的坚持与付出,以及走过天安门时的激动与自豪。她的分享温暖有力,让我们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与信心。”
转换角色融入校园
新姿态开启新征程
返校后,李家琪迅速转换角色,带着阅兵洗礼后沉淀的坚毅与荣光,融入熟悉的校园,在课堂上勤奋学习专业知识,在图书馆中潜心求知,开启追逐个人梦想、贡献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我觉得不管是参军,还是参加阅兵以及现在复学,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学校的培养。我非常感谢我的母校,它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李家琪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我们现在处于的是一个新时代的中国,是奋进中的中国。广大青年一定要将个人的价值融入社会的价值中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和作用。李家琪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去传播关于军人和他们的那些故事。
从校园到阅兵场,从通信兵到女民兵方队一员,李家琪用两年军旅生涯,书写了“个人融入集体、青春献给祖国”的动人篇章。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我”成为“我们”,当青春融入江河,祖国不会忘记,时代必将铭记。
文/图:徐菁 王冠 蔡潇逸 杨贤东
编 辑:吕学琦
美 编:车晓丹
责 编:谢欣
信 源:金普融媒
喜欢就请转发、扩散、点赞、在看,精彩继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