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经济的软着陆与硬着陆

0
分享至



对于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专家越来越趋向于一致。

宏观文件表述为”弱通缩“,避免与经济危机混为一谈,但如何走出弱通缩,学界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硬着陆,一种是软着陆。

所谓硬着陆,立足点是反对凯恩斯式的干预,既然产能过剩了,既然也没有条件通过刺激消费重建供求平衡,那就让市场的无形之手说了算,该出清的出清,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交给市场规则,考验其市场的极限生存能力;因为靠投资拉动市场需求代价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低,短期有效,实现了GDP增速的计划预期,但这是以负债率为代价的,存在长期风险。



所谓软着陆,想法非常好,说白了,就是期待无损去产能,目的是保持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问题是怎么可能做到无损去产能,唯一的选择就是政策发力,货币工具、财政工具齐上,用时间换空间,这在房地产领域表现得非常典型,给开发商注入流动性支持,拉长销售时间窗口。2021年销量18亿平方米,是销量的天花板,现在一年9亿平方米,时间拉满两年,开发商不倒,又是一个天花板,用时间换空间,保守治疗。

其实两种思路是半斤八两。

硬着陆就是张维迎说的管住政府的手,把一切交给市场,然而市场是概念的逻辑起点,但不是现实的问题起点,以房地产为例,放开市场,停止土拍,用黄奇帆的话来说90%的房地产公司出清了,这会是一个什么级别的震荡?更要命的是,谁还会拿地,地方财政失去了土地出让金,意味着每年至少要有8万亿的收入缺口,社会保障的钱谁来支付?保交付谁来保?那就不是硬着陆,是直接自由落体了。

软着陆也是理想主义的假设,因为一边刺激需要,一边又要城投拿地,支持地方财政,成了供需两端的龟兔赛跑,实际上结果是沉没的三十年,而中国是大国修昔底德的宿命,必须竞争,没有选择;平台问我对阅兵式是什么看法,人人都认为在秀肌肉,哪有这么个秀法,其实是一种警示:我们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不远。



中国必须快步走出”弱通缩“,离2027年只有两年了。

问题是硬也不行,软也不行,如何选择?正确的选择是改革,因为通缩是货币现象,市场商品供应多,货币供应少,而中国现在不是这个问题,中国经济的问题是货币供应不少,但失去了流动性,没有流到应该到的地方。

为什么会出现流动性陷阱,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竞争规则,所有问题的根都在这,资源配置不是按市场需求流向效率,而是流向了行政权穿透的”亲子关系“,引起了广义的资源浪费与低效,因而无法带动起需求与居民收入,而民企裁员降薪,居民消费降级,中产阶级在做防御性储蓄,形成了下降螺旋。

既然存在两种竞争规则,市场失真,决定了流动性陷阱在现有的框架内难以解决,这才是问题。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筑 incentive-icons
小筑
财经快评:让智慧之剑穿透真相
836文章数 92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