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医保局发布消息,目前,我国已完成血管介入支架、人工器官、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等7类医保医用耗材的分类优化工作,将逐步解决医用耗材“识别难、区分难、管理难”等问题,提升医保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在国家医保局的指导下,上海等地区已率先落地7类医用耗材新数据库,其他省份也在加快推进新数据库的应用工作。
长期以来,医用耗材产品命名缺乏统一标准,企业自主命名空间较大,致使市场上出现部分不同规格、不同功能的产品共用同一名称,部分本质相同的产品拥有多个名称的现象,对医保的精准支付和基金监管,以及医疗机构的耗材招标采购增添难度。
为此,国家医保局2024年11月正式启动“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修订。目前已完成分类优化工作的7类医保医用耗材包括:血管介入支架、血管介入球囊、非血管介入支架、非血管介入球囊、吻合器、人工器官、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
此次医用耗材分类优化工作尊重支持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例如,植入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是心脏起搏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它可通过微创方式经静脉植入心腔内,具有无切口、无囊袋、无导线的优势。本次分类调整将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单独分类,充分关注技术创新,为传统起搏器多次感染、上腔静脉通路缺失、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