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4年,刘备大军包围雒城,准备强行攻城。
庞统作为谋士,不好好在后方待着,却要跑到最前线去,结果被雒城守军乱箭射死。
本来庞统跑去前线就已经够奇怪了,而在他出发之前,他说了一番更奇怪的话。
庞统这番话,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同为军师中郎将的诸葛亮……
卧龙凤雏
诸葛亮和庞统都是荆州名士,当时的名士“首领”庞德公为他们俩起了一对“外号”。
庞德公就喜欢给人起外号,司马徽的“水镜”之名其实也是他给起的。
虽然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子,但庞德公并没有偏袒他,他能与诸葛亮齐名,完全是靠自己的实力。
赤壁之战前不久,诸葛亮投奔了刘备,庞统投奔了孙权。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庞统的决定更加正确,因为那个时期的刘备真是“一穷二白”且“危机重重”。
后来诸葛亮也在《出师表》里说过,他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不过,诸葛亮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挽救了差点消失的刘备势力,之后更是带着刘备拿下了荆州这块关键之地。
当初刘备去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就为他展示了自己的战略构想,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听完诸葛亮的介绍后大受震撼,从此对诸葛亮心服口服。
诸葛亮在刘备这边混得风生水起,但是庞统在东吴那边可不好受。
在赤壁之战前,庞统压根就没有被重用,只是在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
一直到赤壁之战结束后,庞统跟着周瑜打了几次仗,这才得到了周瑜的赏识。
周瑜让他当了自己的功曹,并经常委以重任。
就在庞统以为自己将要崛起的时候,周瑜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周瑜一死,庞统唯一的伯乐就没了。
而且庞统喜欢评价当时的人,不管是好的评价还是坏的评价,庞统都会认真说出来,对于这种事,有的人可以不放在心上,但是有的人却很在意。
众所周知,江东最不缺的就是“小心眼”之人。
因此,庞统在东吴的名声和人缘都不是很好,他去给周瑜送丧时,有很多人知道他,但是却只有几人愿意与他搭话。
没有了周瑜的提携,庞统再一次回到了最底层,他觉得在东吴应该不会有什么发展了,于是就回到了荆州。
当时的刘备正在诸葛亮的指导下进行扩张,占领了荆州很多地方,占领这些地方后就需要有官员去任职,因此刘备当时非常缺人。
庞统来到刘备这里面试时,刘备并不知道他就是凤雏,于是就把他当作一个普通文人,送到了耒阳当县令。
但是,庞统又岂会甘心当一个县令,于是他直接上任不上工,当着县令,却不处理政事,结果他被刘备免了职。
如果庞统干得好,刘备也只会觉得他是个非常适合的好县令,根本不会把他放在心上,但如果他上班不干活,刘备就得重视一下他了。
就在此时,现任东吴大都督鲁肃给刘备送来了一封信,是专门说庞统这件事的。
鲁肃是周瑜的好友,周瑜生前曾跟他提起过庞统的事,让他多关照庞统。
但是由于鲁肃继任大都督后公事繁忙,因此一直没能抽出时间来关心一下庞统。
等他有空了之后,却得知庞统已经走了。
鲁肃很快便推断出,庞统肯定是来了刘备这边,于是他便写信给刘备,希望刘备能重用庞统。
鲁肃在给刘备的信中提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治中、别驾这都是州一级的官职,想当这些官并不容易。
不过既然鲁肃都这么说了,刘备也决定给庞统一个机会。
于是刘备将庞统请到家里,与庞统好好交流了一番。经过这一番交谈之后,刘备对庞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他终于明白世人为何要将诸葛亮与庞统并称了。
从此,刘备对庞统十分看重,并且将庞统也封为了“军师中郎将”。
刘备军中只有两个人受封此官职,一个诸葛亮一个庞统。
虽然诸葛亮与庞统看起来是好朋友,但其实他们俩的关系并不是很好,要不然也轮不到鲁肃写信来推荐。
当初还没有出山的时候,两人就有点不对付。
从错误开始
当初两人都还没有出山的时候,两人就为了争夺荆州名士之首产生了矛盾。庞德公当时的年龄已经很大了,随时有被迫退位的可能。
等庞德公去世之后,由谁来领导荆州名士,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诸葛亮和庞统是当时最耀眼的两个年轻人,因此下一任领导者就从他们两个里选。
但是两人谁都不服谁,于是就有两人分道扬镳的情况。
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庞统败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位高权重,得到信任,而庞统不得不来投奔他。
不过,刘备的看重让庞统十分感动,因此他也决心要为刘备的计划出力。
当时刘备的整体计划,还是在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进行,也就是在保有荆州的基础上,再拿下益州。
占领这两个州之后,再以逸待劳,慢慢向外扩张,最终达成复兴大汉的目的。
但是当庞统看到这个计划之后,马上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觉得诸葛亮在骗刘备。
庞统认为,“隆中对”的后半部分是错误的,刘备不应该分兵保住荆州,而是应该将全部势力集中在益州上。
荆州乃四战之地,已经是千疮百孔,当初刘表在的时候,荆州还算是完好,但是现在战乱频发,坚守这个已经没什么价值的荆州,完全就是无用功。
如果能尽全力拿下益州,然后借助益州天险休养生息,同样能达到向外扩张的效果。
庞统认为,诸葛亮之所以要保住荆州,可能就是因为他舍不得荆州的人。
刚才我们提到,诸葛亮接过了庞德公的位置,成为了荆州派谋士的领导者。
如果刘备放弃荆州,这些人里有多少愿意跟着他背井离乡?恐怕不会多。
而诸葛亮作为荆州派谋士的领导,如果没有这些荆州籍的谋士跟着他,他的影响力就会被大大削弱,在刘备手底下的话语权也就不会有那么高了。
因此,诸葛亮才骗刘备说荆州很重要,要刘备一定要保住荆州,而刘备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但是刘备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荆州没保住,还把最能打的二弟也害死了。
虽然我们不知道庞统的计划是否正确,但是诸葛亮的计划确实是失败了。
荆州的丢失和关羽的死,引发了夷陵之战,消耗了蜀汉为数不多的兵力。
虽然蜀汉确实在益州站住了脚,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始终打不出去,一直到诸葛亮被累死,蜀汉北伐也没能成功。
虽然诸葛亮北伐失败不全是他的原因,但是蜀汉的败亡,就是从坚守荆州开始的。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曾“锐评”诸葛亮,说他“去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业也。”
而毛主席在看完苏洵的文章后,也给出了差不多的评价:“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