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气血” 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气主推动、温煦,血主濡养、滋润,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维系经络通畅与脏腑功能正常。而颈部作为 “诸阳之会”,是气血运行的关键通道,若气血失调,颈部肌肉、经络失养,便易引发痉挛、歪斜等问题。
具体来看,气血失衡诱发痉挛性斜颈的情况主要有两类:其一为 “气虚失运”,患者多因长期劳累、饮食不节或久病体虚,导致脾气虚弱,无法推动气血上行濡养颈部。气不足则血行迟缓,颈部肌肉得不到充足滋养,便会出现僵硬、无力,进而引发不自主收缩;其二为 “气滞血瘀”,情绪不畅、肝气郁结者易出现气机阻滞,气血在颈部经络中运行受阻,瘀血内生,阻塞脉络,“不通则痛”“不荣则痉”,最终表现为颈部歪斜、疼痛反复发作。
临床中,多数痉挛性斜颈患者并非单一病机,而是 “气虚” 与 “血瘀” 并存 —— 气虚导致血行无力,血瘀又进一步加重气血阻滞,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中医调理的核心,在于打破这一循环,通过 “益气” 与 “活血” 双管齐下,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与濡养功能。
山西患者,颈部不自主向左侧歪斜伴疼痛。起初仅颈肩酸胀,后症状加重,头部歪斜角度达 20°,日常需用手托扶才能保持正视,久坐或情绪紧张时,颈部肌肉僵硬感加剧,夜间因疼痛难以入眠,且伴有头晕、乏力、舌质暗紫、苔薄白、脉涩等症状。
中医辨证:结合症状与舌脉,判定为气滞血瘀,筋脉失养。患者长期伏案工作,气机运行不畅,气血阻滞颈部经络,筋脉失去濡养,进而引发肌肉痉挛、歪斜疼痛。
用药思路: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为核心,选用【五虫扶颈汤】加减。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川芎养血通络,柴胡疏肝理气,葛根升阳解肌、缓解颈肌紧张,白芍柔肝缓急,甘草调和诸药。
治疗前后对比:服药1个疗程,患者颈部僵硬感减轻,夜间疼痛缓解;3个疗程后,头部歪斜角度缩小至 10°,无需手托即可短暂正视;5个疗程后,头部歪斜基本矫正,颈肩活动自如,头晕、乏力症状消失。随访 1 个月,症状未复发,生活恢复正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