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19日,上海国际饭店708房间内,当红女明星英茵服毒自杀身亡。
她留下的遗书只有短短一句话:「陆先生,我因为......不能不来个总休息,我存在您处的两万元作为我的丧葬费,我想可能够了。」
那个省略号,隐藏着一个震惊世人的秘密。
英茵出身显赫,父亲英敛之创办了《大公报》和辅仁大学,哥哥英骥良12岁便赴剑桥留学,是与钱钟书比肩的语言天才。
15岁从影的英茵,20岁成名,24岁事业达到巅峰。
外人眼中,她是光鲜亮丽的电影明星,与白杨、舒绣文并称"抗战三女星"。
真实的英茵却有着另一重身份——军统上海站特工,代号"干净"。
七七事变后,她跟随抗日演剧宣传队从上海一路宣传到重庆。
回到上海后,英茵开始了更危险的任务。
她化名"干净",乔装成舞女,频繁出入百乐门舞厅。
每当锁定目标后,英茵便将日伪官员诱骗到爱棠路37号的军统联络点,交由特工处决。
从1940年3月到1941年7月,至少9名日伪人员死于她手,日方称之为"百乐门谜案"。
英茵还利用拍片之便搜集情报,将日军虹口基地布防图藏在化妆品盒夹层里,送往重庆。
1941年11月,英茵的上线平祖仁被捕。
笔记本中"干净"的代号暴露,英茵遭到76号特工总部7次传讯。
电刑之下,她始终未曾招供。
1942年1月8日,平祖仁被枪决于沪西刑场。
英茵冒险认领了上线的遗体,安葬在万国公墓。
日伪当局开始满街散发英茵"艳谍"传单,企图逼她就范。
英茵预感暴露只是时间问题。
1月19日这天,她用化名"干净"在上海国际饭店开了房间。
半碗升压片加烈酒,掺了大量安眠药,全部喝光。
25岁的英茵就此告别人世,那个省略号里的秘密,被她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因为保密需要,那些为国家民族舍生忘死的时刻,只能化作遗书上的一个标点符号。
当时仍在上海的著名作家郑振铎是此事的见证人,他在《蛰居日记》中写道:「茵之死,盖不愿累及费穆等人,其志洁,其行烈。」
抗战胜利后,随着相关资料的逐步公开,英茵的真实身份才为世人所知。
那个登记时使用的化名"干净",既是她的行动代号,也暗喻着她"以身殉国,清白赴死"的决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