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8点半
与你分享优质生活方式
一起过得更好
Hihi周一好呀,今天又是Ling带着硬核科普&瘦身干货上线啦~
8月底和家人去韩国旅行胡吃海喝、体重不怎么见涨,结果回来后一周左右,体重反而涨了3-4斤,把我吓懵了
关键是旅行 回来之后明明有恢复运动(虽然不多)、也有意识地控制了饮食(节食、16+8都试了),结果体重不降反升,心态直接崩掉!于是又忍不住开始吃甜食喝奶茶,美曰其名“减压”,实际却是陷入了越减越胖的恶性循环。
就在我焦头烂额之际,刚好刷到了斯 坦福神经生物学教授Andrew Huberman的一期访谈播客——Female-Specific Exercise & Nutrition for Health, Performance & Longevity.(针对女性的运动与营养方案,提升健康、表现和长寿)
访谈嘉宾是Stacy Sims博士,她是一位运动生理学家、营养科学专家,更是女性健康与训练领域的权威专家。
她也有个人频道,感兴趣的uu可以留言~以后做一些关于她研究内容的分享
这期节目中她分享了很多针对女性身体的运动与营养科学研究结果——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平时很难接触到的重要信息。
“在运动、营养和医学方面、对女性的研究非常少这种缺乏基于科学的信息,往往意味着女性在进行错误的训练、吃错的食物,未能充分发挥潜力,或者常常遭受不必要的不适和痛苦。”
没错,女性的身体结构、生物节律和激素变化规律都与男性不同,但很多主流健康建议似乎都未曾考虑到这些差异,比如:间歇性断食是否真的适合女性?该不该空腹运动?月经周期又如何影响我们的训练与营养需求?……
这些议题,一直出现都在我们关注的减脂瘦身话题中,却很少真正从女性身体的角度被深入解读。
但幸好有这期节目,帮我破解了很多以往的认知误区,也让我一下子释然了许多——原来不是我锻炼得不够或吃太多,只是方法可能没用对!
我相信身边也有很多女生想要更科学地运动、或是想提升训练表现却找不到靠谱的方法,那么这期播客,真的非常推荐姐妹们都去听听!
别以为只适合年轻女生哈,节目中还详细分享了20+、30+、40+乃至50+不同年龄段的训练建议,基本上覆盖每个阶段的女性。
我自己听完就赶紧整理了一波笔记,今天就来分享!建议直接点赞收藏,希望能帮到正在健身或打算开始的大家~
声明:文中提到的相关内容仅供学习和参考
由于个体差异,如需实操相关方法请先咨询医生和相关专业人士哦!
打破传统误区
1.间歇性断食不适用于所有女性,更推荐昼夜节律饮食法
这几年不是特流行各种“断食法”吗?
比如16+8轻断食、5+2间歇断食,这些方法并非无效,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尝试之后确实能降体重,但也有人尝试之后出现越减越累、月经不调、情绪波动更大等问题……
Sims博士就指出:间歇性断食仅适用于少数特定人群,比如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或存在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的女性。而对于平时就有运动习惯、体能活跃的女性,长期执行断食法反而可能有害。
这背后的生理机制与男女能量代谢的差异有关:女性体内含有更多的氧化纤维,比起男性,其实我们的身体更能有效地利用脂肪供能。
然而,女性对能量不足也更加敏感。
一旦处于空腹或低压能量状态,女性会优先依赖血糖(而非像男性那样先利用肝糖原作为能量来源)。这种代谢偏好容易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促使皮质醇水平升高——长期下来,就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甚至影响月经周期等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她并不推荐大多数女性将间歇性断食作为常规的饮食控制方式。
但也并不是说控制进食时间就完全不可行。
如果确实想通过调整进食时间来管理体重,可以尝试更符合生理节律的昼夜节律饮食法——将一天的所有进食安排在早晨8点至下午4点之间(最晚不超过晚上7点)。
这个时间内女性代谢较为活跃,能量利用效率也更高。在此区间内进食,可以有效避免因长时间空腹而引发的皮质醇升高和身体压力,从而降低激素紊乱风险。
这里要强调一点,与单纯追求禁食时长的“16+8”不同,昼夜节律饮食更注重与自然生物钟同步。
比如晚上7点前结束晚餐,次日早晨7点吃早餐——大多数摄入都发生在白天代谢高效时段,且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约12小时的禁食窗口,更利于维持激素平衡与整体代谢健康。
对大部分女性来说,这种饮食方式比机械执行16+8更安全、也更有效。
2.空腹运动反而更不利于女性减脂
讲真,一开始听到这个结论,我天都塌了!
记得几年前健身圈几乎全网推崇“空腹有氧”,说燃脂效果更快更好,我也曾经咬牙尝试过……结果不仅坚持得痛苦,效果也几乎没有,反而状态越来越差。
看完 Sims博士的分享 终于才明白——那不是我的问题,是方法根本不适合大多数女性。
“女性应避免空腹进行训练,尤其是早晨的力量训练或高强度有氧。”
这背后的原理其实与断食机制类似:空腹训练会显著提高体内的皮质醇水平。长期这样做,不仅容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更会直接导致肌肉分解和脂肪堆积——这不就和咱们想要的“增肌减脂”背道而驰了吗!
前面也提到,女性身体对能量不足非常敏感。
空腹训练极易扰乱内分泌平衡,进而影响月经周期。尤其在黄体期,体内激素变化本就明显,此时空腹运动只会让人更容易疲劳、睡眠质量下降,恢复速度也会变慢。
Sims博士还特别提醒:围绝经期女性一定要避免空腹训练!
这一阶段的女性激素波动更加剧烈,皮质醇基线水平也更高。空腹运动将进一步刺激皮质醇和交感神经系统,加剧肌肉流失与脂肪堆积,对健康造成更大影响。
一句话总结就是,再也不要空腹训练了。
如果习惯了早起训练,就算不饿,也建议摄入一些蛋白质,比如喝一杯蛋白粉,这样既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又能避免因空腹锻炼导致的皮质醇升高。
3.长时间有氧不冻龄,举铁才能有效抗衰!
有没有姐妹和我一样,一提到减肥,第一反应就是“去跑步”或者“跳操”,总以为运动时间越长、瘦得越快?
但事实上,对女性而言,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持续60分钟以上的慢跑、椭圆机),反而更容易导致肌肉分解,不仅越练越累,体脂也很难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女性身体长时间有氧在缺乏足够营养支持时,皮质醇容易升高、会进一步分解肌肉、阻碍脂肪代谢。而且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训练适应性低,对心肺提升有限,不利于长期减脂或体能优化。
所以Sims博士 不推荐女性频繁做60分钟以上的慢跑、椭圆机等传统有氧方式作为主训练方式,反而更推荐多进行力量训练,以提升肌肉含量。
女性应如何制定
更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以前总会觉得月经期不适合运动,实际上,高强度锻炼并不会对月经周期产生不利影响,真正会影响甚至导致生理周期紊乱的是饮食摄入不当。
因此,Sims博士更建议是根据月经周期(每位女性的周期长度不一样,具体可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制定训练计划,以充分利用激素变化带来的优势:
✨卵泡期(从月经开始至排卵前,约第1-13天):此时激素水平较低且稳定,身体恢复快、肌肉合成能力强,是提升强度的大好时机。
✅训练建议:适合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大重量低次数)+冲刺间歇训练(SIT)
✅营养提示:可适当控制碳水,但训练前后仍需保证充足能量,以支持高强度训练和肌肉合成。
✨排卵期(排卵日前后共约3-5天,约第12-16天):此时处于雌激素峰值期,可增强耐力和力量,但需注意排卵后激素下降导致的疲劳。
✅训练建议:可安排中等至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或有氧间歇训练,如果感到疲劳需及时调整、避免过度力竭。
✅营养提示:需要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维持训练能量,同时多摄入优质蛋白,以支持肌肉修复。
✨黄体期(排卵后至下次月经前,约第14-28天):此阶段核心激素是孕酮(黄体酮) 升高,它会导致核心体温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身体更倾向于使用脂肪供能,但也更易出现炎症、水肿和情绪波动,因此不建议在此阶段节食或进行高强度训练。
✅ 训练建议:以中低强度运动为主(如瑜伽、快走、舒缓循环训练)
✅ 营养提示:确保碳水摄入,避免低碳饮食或节食,支持身体平衡和恢复
不同年龄阶段的专项训练方案
针对不同年龄段,也有更细致的训练规划建议。
20-30岁:年轻活跃期
该阶段属于“训练适应性最强”的时期,激素分泌旺盛、恢复能力强、肌肉合成效率也较高,适合大量做高强度、阻力+冲刺来建立肌肉骨密度和代谢灵活性。
✅训练计划:每周3-4次阻力训练,每周1-2次冲刺间歇(SIT),专注于动作的基础和正确姿势。
⚠️注意:力量训练应以训练质量为导向,每次控制在45-60分钟最为理想,尤其在卵泡期进行近力竭训练,有助于提升肌肉合成效率与训练适应性。
30-40岁:生育高峰期
基础代谢率略有下降,荷尔蒙水平相对稳定但逐渐出现轻微变化,恢复能力略减,此阶段更需训练与恢复周期的平衡,强化训练结构,防止“空有强度但无恢复”。
✅训练计划:每周3-4次阻力训练,每周1-2次有氧间歇(HIIT),适当增加复合动作和负荷,并采用周期化训练方法,目标是保持力量和肌肉增长。
⚠️注意:需更加注重恢复和防伤,如确保每周至少2天主动恢复或休息。
40+:围绝经期
雌激素和孕激素总体水平开始下降且波动加大,需要加强力量+神经系统刺激,防止认知和肌肉下降,尤其要做冲刺训练+跳跃训练来刺激乳酸、骨密度和脑部健康。
✅训练计划:每周3次阻力训练,加1-2次高强度间歇训练(SIT或HIIT),同时可增加跳跃训练,每周3次、每次10分钟
⚠️注意:如果是初次接触阻抗运动,需要花2周-4个月的时间学习正确的动作,以免受伤。
此外,这个时期需要观察自己是否仍有排卵,若周期仍然存在,则可在卵泡期做高强度运动、黄体期用于恢复。建议采用“三周训练+一周主动恢复”的周期。
50+:绝经期
此阶段雌激素持续低水平,必须用高质量的训练刺激“模拟荷尔蒙效果”,以维持骨骼、肌肉和情绪状态。
✅训练计划:每周2-3次阻力训练、每周1次SIT、每周3次跳跃训练(每次10分钟)
⚠️注意:此阶段训练需采取“高刺激、低频率、高恢复”的策略,力量训练是“替代激素”的关键方式,有助于提升生长激素和睾酮水平,延缓衰老。
同样建议采用“三周训练+一周主动恢复”的周期,预防疲劳积累和训练倦怠。
听过Huberman教授的播客应该都知道每一期播客干货信息量有多重磅,这期更是!
但由于篇幅关系,没法一次性总结完所有干货信息,诚邀大家都去听听原文/看原视频~
如果担心全英播客有难度,也可以听听来自【自习室】这期播客的讲解,更通俗易懂
好啦,今天先到这~
如果今日的分享对你有用,记得点个赞&小爱心❤️,也别忘了分享给身边需要的女性家人和朋友哦!
也欢迎大家继续留言告诉我们还想了解什么话题,小分队可以为大家总结这些前沿的科学干货,一起变得更健康、更有能量!
你还有什么独特的女性保养干货?
欢迎来评论区跟大家分享~
图文:Ling;编辑:Ling
主编:PM
本文文字为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联系后台。
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missbecky@beckysfantasy.com】
我们将及时处理。
异想生活笔记(公众号ID:life_and_style)
每天早上8:30 和我们一起自我增值
微博:异想生活笔记。
这是我们一起启程的第 2723站,一起挖掘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女性更要好好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