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投权益资产赚了一点钱,疑惑要不要赎回一部分去还房贷?
既然问题提出来了,肯定是在纠结,不然也不会来征求朋友们的意见。
这个问题,如果是前年提出来,赞成她提前还的朋友应该会多一点,但放在当下时点来看,就不一定了。
无债一身轻
如果笔者是她的话,一定不会提前还。但世上人民千千万,思想多元化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都是一个思维,一种想法,这个世界也不会这么多姿多彩了。
提前还贷涉及心理和人类行为层面的考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有一个核心观点——人类对“损失”的敏感度,远高于对“收益”的敏感度。
房贷作为人们长期负债的来源,存在很多潜在隐患。在当前利率下行的环境下,“利息损耗”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房子很多时候被家庭看成一种资产,但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却把房子记为负债,这不无道理。
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是通过贷款取得的产权,每个月要支付房贷利息,一旦不按时付息,银行很可能将房子拍卖。因此,在房贷结清前,很难说我们真正拥有房子的“所有权”。
更何况,房贷利息被人们感知为损失,提前还贷能直接“终止损失”,带来强烈的心理安慰。也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无债一身轻。
行为方面的因素,没什么好评价的,因人而异,有的人就是觉得提前还了心里安心。
多重选择
从理性角度分析,应不应该提前还贷,需要综合考量。如果不提前还贷,这笔钱放在别的地方,是否能够有更好的用途。比如,做生意保证不亏,做各类投资的潜在收益率能够高于贷款的利率。
按照各地政策来看,目前房贷利率基本在3字出头。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
对比这项负债利率来看,目前投资市场的景气度如何?
存款可以第一个被排除了。现在很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跌破1了,好一点的也只有1点多。对比房贷利率来说,还是提前把房贷还了有性价比。
跟黄金这种近两年表现不错的大类资产相比,从过往收益角度来看,肯定持有黄金比提前还贷划算。这里面涉及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衡量“选择”代价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当你将资源(如时间、金钱、精力)花费在一种事物上时,所放弃的“其他所有可能用途中价值最高的那一项”。
以提前还贷为例,目前房贷利率约3%,黄金年初以来涨幅约40%,那么,你提前还贷的机会成本就高达40%,相当于错失了40%左右的收益。
笔者的朋友现在开始纠结,是否要提前还贷。这就涉及一个问题:能否确定黄金未来一定会涨吗?
投资面前,没人能100%确定未来走势,大家只谈概率。
从最近的调研来看,看多黄金的分析确实又多了起来。瑞银将黄金2025年底目标价格上调至3800美元/盎司(之前为3500美元/盎司),将2026年年中目标价上调至3900美元/盎司(之前为3700美元/盎司)。
最近关税不确定性、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等因素,黄金重新开始上涨。如果这些短期干扰预期消化之后,就得结合经济发展态势,以及美联储是否会重新回到货币宽松的大趋势里面。
毕竟,黄金短期看风险、中期看供需、长期看货币(通胀水平)的历史规律还是在的。综合分析各方因素之后,得出一个趋势性的结论,那么,你自己就知道该不该提前还贷了。每个人由于信息收集能力和认知不同,可能就有所偏差。
除了黄金,我们再观察下权益市场。远的不说,就看看中国的市场。近期A股虽然处于震荡盘整的区间之中,但自今年4月受关税消息面影响回调后,一直处于震荡走高的趋势之中。
申万三级行业来看,区间涨跌幅为负数的板块只有17个,其余的均出现上涨。
图片来源:Choice
涨幅低于3%的板块仅有13个。
图片来源:Choice
说完了整体,我们再来看看市场分阶段的表现。国金证券牟一凌把8月以来的市场分为四位阶段:
8月25日及之前:市场“升波上涨”,行情与情绪共振上行;
8月25日至9月1日:指数隐含波动率震荡回落,情绪阶段高点显现;
9月2日至4日:市场调整伴随隐含波动率脉冲式上涨,恐慌抛售中完成从TMT向电新、非银的切换。
9月5日市场反弹,主要指数隐含波动率回落,显示短期恐慌情绪消退。不过,当前市场波动率仍处于高位,短期横盘震荡概率较大。
风格上面,之前一枝独秀的AI相关板块出现波动。而低位的消费、光伏、锂电、农业等近期反复有所表现,说明市场目前可能还是走轮动行情。
此前我们也在文章中有提及,AI以及AI+方向在政策等因素的驱动下,就像此前的互联网+和新能源一样,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产业方向。但在投资过程中,个人操作喜好问题,也会影响投资的最终结果。
再来看看银行理财。根据法询理财网不完全统计,2025年8月,纯固收理财到期585只,最高兑付收益率为4.9%;固收+理财到期111只,最高兑付收益率为6.18%;混合类理财到期23只,最高兑付收益率为3.81%;QDII理财最高兑付收益率为5.23%。对比银行房贷利率,还是有优势的。
债权类理财表现就不是那么好了。据统计,2025年9月数据显示,超千只债券基金年内收益为负,主要受宽信用政策、权益市场走强等因素影响,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不过,中长期纯债产品(如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维持在2%左右。
结语
针对接下来各投资种类的表现,机构有很多积极的观点,至于时间方面存在分歧。每个人在平衡还贷需求的时候,可以多研究一下,选择一些匹配自己规划的方式。生活无处不经济,机会成本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想要抓住最优解,还得我们自己上心研究。
免责声明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