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圆环13日凌晨开始拆除,不少民众不满市府沟通不全就作业,聚集抗议,甚至有民众高举市长“遗照”道具引发争议,国民党议员王欣仪在脸书痛批,此举如同死亡威胁呼吁检方应比照办理别双标,更点名有到场声援社名党议员苗博雅利用民众上演政治闹剧,呼吁苗针对这些行为也应谴责。
王欣仪指出,先前有粉专制图检察官就被调查,但日前有民众抗议市府拆公馆圆环时,竟然有人公然捧着蒋万安的“遗照”当道具,让她痛批这种行为如同死亡威胁,检方是否要比照办你,还是继续“绿能你不能”的双标。
王欣仪说,这场抗议行动让她看见大罢免时那套塑造仇恨、煽动对立的相同戏码又再复制贴上,无视市府为市民打造“交通安全年”决心,装聋听不见为何不得不封闭车行地下道改成平面公车专用道原因,践踏众多专家学者会议做出专业结论,更点名苗博雅带头抗议,究竟是在捍卫交通安全?还是上演政治闹剧?
有抗议团体拿“遗照”道具威胁市长蒋万安,引发争议。(台媒)
王欣仪批评苗博雅至今还在扮演那套“只能听苗的,否则就是蒋不听”,说穿了,不过是换个场景继续扮演侧翼指挥官,达成打击异己的政治目的罢了,呼吁民众可以抗议,但不应秀下限。
王欣仪也在留言区说,罢免期间有人用诅咒性的语言针对国民党“立委”说“全员去S”,还有青鸟成员在网络上公开嘲讽政治人物的丧亲事件,“这样的行为我们能接受吗?”身为民意代表、又是媒体频道主,苗难道对这些言行全无责任,“还是默许、甚至煽动这些行动来转移焦点、打击异己?”
淡江大学运输管理学系退休教授、台北市交通局前局长罗孝贤表示,这是一个讨论20年的老议题,过去数据已显示圆环在车流庞大路段已成隐忧,保留地下道施工期长且限制多;改正交路口虽增加公车通过路口,但透过号志优化仍能兼顾安全与效率。
罗孝贤说,圆环的操作原理是以自由交织取代号志转向,在低流量情境下或许可行,但在公馆这类车流庞大、车种复杂的路段,却成为事故温床,即便国际间有先进圆环设计,但多要求严格限制车道变换,甚至以实体分隔屏障区隔流向,然而公馆圆环腹地狭窄、结构繁复,难以施作,若仅依靠标线管理,无法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至于是否填平地下道,罗孝贤说,虽然此举将使公车专用道得多经过一个路口,运行效率遭批评不如原本穿越地下道,但除此路口外,前后路段仍有公车专用道,整体影响可望透过路口号志优化来减轻。
图为原北市公馆圆环。(台媒)
他强调,若保留地下道,必须采盖板与排桩工程,工期长达两年且高度受限,势必对交通造成更大冲击,相较之下,填平后还可增加车道配置,让左转车流使用,整体效率仍会优于不处理。
罗孝贤回忆,早在2006年担任交通局长时,公馆圆环事故率已高居全市第一,当年就曾考虑填平地下道改为正交路口,但因下方有原水干管与高架桥高度不足而作罢。
他表示,这是一个延宕20年的难题,讨论多次,早该施作,如今能执行,就是原水干管已不使用,是最好的时机点来调整公馆圆环。
来源:综合两岸媒体报道,本文由“郭茂辰海峡传真”公众号编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