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亚洲时报》9月13日报道,中国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被解读为展示实力、确立自身全球秩序地位的重要时刻。文章认为,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新世界秩序已经开始,而非尚在酝酿之中。
报道捋了一下全球秩序的演化脉络,将世界划分为若干权力周期:1815到1880年为英国独霸时期;1880到1945年为列强帝国的竞争期;1945到1991年为美苏双极对峙期;1991到2008年为美国短暂的单极主导时代。
这个脉络清晰地指出一个事实:美国真正独霸全球的时间并不长,仅限于苏联解体到金融危机之间的十七年窗口,具体来说,是从苏联解体的1991年12月25日,持续到了雷曼兄弟破产的2008年9月15日,总计16年8个月零21天。
这期间,美国既无战略对手,又在各个领域全面压制他国。
但这个单极时刻本身就是脆弱的,它建立在对手真空的偶然性上,也依赖于自身制度神话的持续神化。
一旦这种信任结构崩溃,美国的地位便不可逆地坠落,属于昙花一现。
▲中国阅兵式
报道认为,世界早已处在以中国为中心的新秩序中,这不是指中国已经控制世界,而是说:全球运行的基本机制,已经越来越多地围绕中国展开。
从制造业到供应链,从资本流动到数字基础设施,再到制度安排与安全观,中国的作用已从被动参与者变成结构塑造者。
亚投行、一带一路、上合组织、金砖扩容,这些不是对抗西方的组织,而是摆脱西方路径依赖的出口。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命运共同体理念,不强调意识形态,而强调发展权、国家平等与文明多样性,这种非进攻性的话语系统,获得全球的普遍认可。
尤其对于长期被西方秩序边缘化的国家来说,这种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合作,是一种久违的尊重。
中国秩序的成型,正是因为中国不是靠压迫和输出建立霸权,是在旧秩序失效的同时,自然长出来的替代结构。
文章认为,拐点就是2008年,美国在这一年彻底暴露了制度模型的虚妄。
雷曼兄弟倒闭,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曾被奉为圭臬的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瞬间失去合法性。
作为危机源头的美国,不仅没能稳定全球,反而靠量化宽松将重担甩给他人。
这一刻,全世界都意识到:美式规则不是为全球设计的,它只在美国自己稳定时才看起来像是具有全球性。
反观中国,大规模投资救市,内需拉动全球贸易,成为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的发动机。
这一正一反,不仅扭转了经济重心,也重塑了全球认知结构。
从那以后,中国不再被视为所谓的美式秩序的受益者,而是被视为另一个全新的体系。
随后十几年,中国全面超越欧美成为最大制造国、第一贸易国、关键科技供应源。
若将2001年中国入世看作加入旧秩序,那么2008年就是重写规则的起点。
从此之后,中国不是加入世界,而是开始塑造世界。
中国提出的新秩序有三个关键特征:不输出意识形态、不干涉内政、强调发展优先,中国并不要求你要和我一样,而是允许你按自己的节奏前进。
这种非排他性共建秩序的思路,天然比西方那种圈子逻辑更具包容性。
西方一方面在抵制——通过经济战、科技封锁、金融制裁来试图遏制中国秩序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它们也在融入这种秩序。
一边讲去风险,一边又深化合作,就连美国自身,也在某些议题上必须与中国协调。
这就是中国主导的新秩序的威力,在中国看来,国际秩序的重构不是你死我活,地球那么大,容得下所有国家的发展。
这就是中国包容性,在美国试图重回冷战时代,再走一遍获得单极霸权的路时,中国考虑的则是全人类的命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