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庆南岸茶园的街头,随处可见拖着行李箱、背着双肩包的年轻人——9月开学季,重庆工商大学茶园校区和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东站校区同步迎新,一下涌进上万人,连地铁6号线长生桥站的早高峰都多了几分青春朝气。这可不是简单的“人口增加”,对茶园来说,这是盼了好几年的“发展东风”,能不能接住这波“青春红利”,直接关系到片区未来几年的活力。
要承接,先得解决“出行难”这个刚需。不少刚到的新生吐槽:“从学校到地铁站要走20多分钟,早晚高峰打车要等半小时”。好在南岸区交通部门已经有了动作,计划把1301路公交延伸到两所学校门口,直接对接轨道6号线,还在调研“校园定制公交”——比如早晚高峰加开直达南坪万达、解放碑的专线,按学生需求设站,票价再优惠点,肯定能圈粉。另外,校园周边的共享单车投放得“精准点”,别都堆在地铁站,在宿舍楼下、教学区门口多设几个停车点,再安排人定期整理,避免乱停乱放,“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方便。
接着是商业配套,得跟上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现在学校周边多是零散的小超市、小吃摊,想买件潮牌、找个安静的自习咖啡馆都难。茶园可以在两所学校中间的地块,规划一个“青春主题商业街区”,不用搞多高端,重点招年轻人爱去的品牌:比如平价奶茶店、连锁汉堡店,再引进24小时自习室、剧本杀店、运动潮品店,甚至可以留出一块“学生创业摊位”,让有想法的学生卖手作、旧书,既接地气又有特色。晚上还能搞个“校园夜市”,允许合规的小吃车入驻,卖些重庆小面、冰粉、烤串,既能满足学生宵夜需求,又能激活夜间消费。
更重要的是,要把高校的“人才优势”变成茶园的“产业优势”。工商大学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是王牌,建筑工程职院的建筑设计、工程管理专业在行业里口碑不错,这都是茶园的“宝藏资源”。茶园可以联合学校建个“产学研孵化中心”,比如找本地的智能科技公司、建筑企业合作,让企业把技术难题变成学生的实践课题,优秀的方案直接落地;再拿出些优惠政策,比如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减免前两年房租,鼓励学生团队在茶园创业,尤其是做和“智慧社区”“绿色建筑”相关的项目,既贴合茶园的发展方向,又能留住人才。
别忘了,茶园本身有好山好水,能把“校园”和“文旅”串起来。广阳岛的江景、迎龙湖的湿地、玉峰山的森林,都是现成的资源。可以联合旅行社推出“校园研学路线”:上午去工商大学参观智能实验室,下午去广阳岛徒步看江景,晚上在迎龙湖露营;或者针对建筑专业学生,设计“重庆老建筑考察线”,去弹子石老街、龙门浩老街看传统建筑,再回学校做设计分析。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让茶园的文旅资源被更多人知道,形成“学生带火旅游,旅游反哺片区”的良性循环。
其实承接这波新生,核心就是“围着年轻人转”——他们需要什么,茶园就补什么;他们擅长什么,茶园就给平台。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你是茶园的规划者,除了这些,你还会加什么“青春配套”?是建个露天篮球场,还是开家二手书交换店?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说不定你的点子,下次去茶园就能见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