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的回旋镖总来得很突然。欧盟的官员们正在品尝着制裁的苦果:他们曾经拒绝新疆棉,可是现在军工生产线却因为硝化棉的短缺陷入停滞的状态。
在2025年夏天,欧盟面临着尴尬的窘境,承诺给乌克兰的百万发炮弹没有办法按时交付。
军工的巨头们交出的成绩单让人十分失望:实际的产能不到70万发。
一切矛盾的焦点,都聚集在一种非常不起眼的化工原料上:硝化棉。
欧洲的军工企业不得不各显神通:通过在中东和东南亚设立一家第三方公司,用迂回的方式从中国进口棉短绒。
虽然解决了生产的问题,但是却不得不承担额外的成本和时间的代价。
德国的莱茵金属和法国的军工承包商同时发出了警告:硝化棉紧缺已经成为生产的瓶颈。
这种制造火药的基础原料,在和平的时期不显山露水,但是在战争时期事会成为关键的战略物资。
欧盟曾经高调宣布要自主生产硝化棉,但是现实是很残酷的:欧洲高昂的生产成本让本土制造根本不实惠。
欧盟有90%以上的硝化棉依赖是从中国进口的,而其中原料棉短绒主要是源自新疆。2022年欧盟制裁新疆棉的时候,恐怕也没想到三年后的自己会因为这个而陷入困境。
俄罗斯用低纯度的产品来填充炮弹,高纯度的原料用来制造导弹,其实也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这种稳定的供应保障了前线火力的优势,和欧盟的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欧盟首先把目光转向印度,迅速下达了4000吨硝化棉的订单。
但是印度的棉花呢,杂质很多,纤维的强度也很低,印度生产的工艺更是没有办法满足军品级的要求。
最糟糕的是,印度生产的硝化棉质量非常的不稳定,在硝化处理的时候就经常发生事故。
合资建厂的尝试也是没有下文而结束了,欧盟最后也不得不承认说:印度的制造是没有法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的。
军工的企业不愿意投资建厂,因为他们担心战争结束后这些产能会被闲置。就连美国在德州的硝化棉项目也推进得十分缓慢,在这个看似简单的领域里,西方集体正在面临着困境。
同时,俄罗斯也凭借稳定的中国供应建立了十分高效的生产线。中国的硝化棉在出厂前都是经过严格的处理,安全系数是大幅度提高的。
这种绕道采购的方式,让欧洲的军工生产在成本和效率方面都处于不利的地位。
硝化棉的战争其实也暴露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真相:哪怕是最基础的原材料,也会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欧盟正在为当年的制裁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只有稳定的供应链才是军工生产的真正保障。
一场关于硝化棉的危机,直接映照出了全球供应链的真相。你说欧盟下一步会怎么办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综合自欧盟军工产能评估报告、全球化工供应链研究及国际媒体相关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