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2日,阿尔巴尼亚总统贝加伊正式任命埃迪·拉马为总理。在拉马总理新组成的内阁中,他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实验:把公共采购部长这个要职,交给一个叫“迪埃拉”(意为“太阳”)的人工智能。拉马说,这是为了打造一个“绝对干净”的招标系统。但现实真的会如人所愿吗?当AI进入权力的深水区,技术与人性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阿尔巴尼亚总统(右)任命拉马为总理
一、阿尔巴尼亚的困局与一步险棋
阿尔巴尼亚总理拉马的新内阁名单上,出现了一个令国际社会瞩目的名字——Diella(迪埃拉)。它不是真人,而是一个被设定为身着传统服装女性形象的人工智能系统。
从今年一月份起,“迪埃拉”就已经在政府系统中协助处理公文、发放材料,累计已完成3.66万份文件流转。但这一次,它的角色不再只是“助手”,而是跃升为公共采购部的负责人。
拉马对此毫不避讳其用意:他要借此向欧盟证明阿尔巴尼亚反腐的决心。该国自2009年申请加入欧盟以来,进程屡屡受挫,其中公共采购领域的腐败问题一直是欧盟批评的焦点。官员操纵招标、企业利益输送,几乎已是公开的秘密。
拉马急需打破这一僵局。他把AI推上前台,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态——你看,最敏感的部门,我已经交给没有私心的机器了。
▲拉马任命的公共采购部长“迪埃拉”(图片来源:X)
二、AI部长真能“绝对透明”?
理想虽好,但现实却错综复杂。
按照设想,“迪埃拉”将逐步接手评估标书、筛选合作方、甚至人才招募等决策任务。拉马承诺,这一切都将“百分之百干净”。
但问题恰恰在于:AI并非生存在真空中。它的判断倚赖数据,它的逻辑出自代码,而这一切,仍由人设置、调控与维护。如果原始数据本身已有偏差,或算法隐含某种倾向,AI所作出的决策,也不过是另一种形态的“人为操纵”。
更棘手的是责任归属。一旦出现争议,谁来承担责任?是背后的技术团队?是签署任命的政府?还是AI本身?阿尔巴尼亚国内已有民众讽刺:“以后出了事,总算有‘机器人’可以背锅。”
类似的技术乐观主义曾在多国试验中接受检验。例如巴西曾在部分州市试点AI招标,却仍被曝出系统偏好某些特定企业;印度一款公共分配算法也因训练样本偏差导致资源分配不公。纯粹的技术,从不是绝对中立的代言人。
▲阿尔巴尼亚总理艾迪·拉马(资料图)
三、欧盟会认可这场“AI实验”吗?
拉马的这一举动,无疑是一场政治豪赌。
他押注的是欧盟会对这种激进改革方式给予认可,甚至加速阿尔巴尼亚加入欧盟的谈判。欧洲理事会主席此前曾表示,该国或于2030年前正式加入欧盟。但AI部长的出现,为这一进程增添了新变数。
尽管数字化与反腐同为欧盟重视的议题,但AI决策的透明度、可审查性、数据安全及伦理风险,同样也是布鲁塞尔审查的重点。如果“迪埃拉”无法符合欧盟对公平、人权与监管的要求,这一创新反而可能成为新的障碍。
更何况公共采购涉及重大利益分配。AI的介入若触及原有权力结构,可能引发内部反弹,甚至影响政府稳定。拉马的AI战略,既可能换来掌声,也可能招致更严格的审视。
四、技术的边界,与人的责任
阿尔巴尼亚这场实验,是世界首例将AI置于部长级实权职位的尝试。它吸引目光,也引发深思:我们是否过于高估技术,而低估了系统本身的复杂性?
AI可以执行命令、处理数据、优化流程,但它不能理解人情世故、政治默契与文化语境。它也不会主动承担道德责任或政治后果。反腐的真正核心,从来不只是工具,而是制度监督与制衡机制。
没有阳光般的制度透明与健全的社会监督,即使部长是AI,决策也可能成为黑箱中的另一重黑箱。拉马说“太阳”即将升起,可若没有真正的阳光照进体系,再聪明的AI,也只会是权力游戏中的又一枚棋子。(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环球网、界面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