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巴拿马总审计长跳出来,指控巴拿马和中国之前签订的到2047年到期的港口经营权违反宪法。
要知道,这份协议早在五年前就经过审查,当时并未发现任何问题,可如今却被无端指责,巴拿马政府这一做法意图很明显,就是想毁约强行把港口经营权抢回来。
他们请求法院立刻判决项目协议合同无效,这无疑是对契约精神的公然践踏。
如果巴拿马真的以“违宪”为借口强行回收中国资产,那可真是自毁信誉,中国在国际合作中向来秉持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心血在巴拿马的港口项目上。
先把目光投向李嘉诚在巴拿马的商业布局。早些时候,李嘉诚旗下公司计划将巴拿马的两个关键港口,连同其他海外资产,一并出售给美国的贝莱德财团。
这一消息传出后,国内舆论一片哗然。要知道,巴拿马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道,其港口对全球海运贸易,尤其是中国的航运业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两个港口一旦落入美国财团之手,许多人担心中国在航运方面的战略利益将受到严重威胁。
于是,中国市监局迅速行动,对这笔交易启动反垄断审查程序,明确向李嘉诚方面传达了一个信号:这笔涉及国家战略利益的港口交易,绝不是他一个人能说了算的。面对监管压力,李嘉诚起初做出了妥协,暂时搁置了售卖计划。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没过多久,《华尔街日报》爆料称,李嘉诚的长和集团并未彻底放弃这笔交易,而是打算将其拆分,核心港口依旧卖给贝莱德,另一部分则卖给一家意大利公司。
但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这家意大利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者竟然也是贝莱德。这种换汤不换药、试图绕开监管的做法,彻底激怒了中国监管部门。
市监局再次发声,严厉警告任何交易都不能绕过既定的监管程序,在未获得批准之前,绝对不允许实施。经过这一系列波折,李嘉诚在大众心目中原本 “爱国企业家” 的形象大打折扣,不少人开始质疑他在商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抉择。
而就在港口交易风波尚未完全平息之时,巴拿马政府又有了新动作。今年 7 月,巴拿马总审计长突然站出来指控,称巴拿马与中国之前签订的、到 2047 年才到期的港口经营权合同违反宪法。
要知道,早在 5 年前,巴拿马相关部门就已经对这份合同进行过审查,当时明确认定合同并无问题。
如今却突然反悔,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巴拿马总统甚至公开表示支持法院可能做出的收回港口裁决。外界普遍认为,巴拿马这一系列举动,极有可能是在向美国 “表忠心”,试图通过给中国制造麻烦,来换取美国在其他方面的支持。
更过分的是,巴拿马政府还计划在运河区域新建两个 “黄金港口”,并启动对外招标,令人气愤的是,在招标对象中,他们直接将中国排除在外。为了推进这个项目,巴拿马总统还特意前往日本寻求合作,其意图十分明显:
通过新建港口,分流中国现有港口的货运量,从而削弱中国在巴拿马运河相关业务中的经济收益。面对巴拿马的这些不友好行为,中国也迅速做出应对策略,已经在南美洲的秘鲁投资建设钱凯港,作为战略后手,以防巴拿马方面的变故对中国航运业务造成过大冲击。
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李嘉诚通过巴拿马基金向乌克兰捐款 5 亿美元” 的谣言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舆论场掀起惊涛骇浪。
谣言中提到的 “伦敦‘李嘉诚中心大楼’开幕仪式”,长江实业集团明确回应,根本不存在这样一座大楼,所传照片实际上是李嘉诚多年前在牛津大学的旧照。
他们明确表示,所谓的“李嘉诚中心”根本不存在,李嘉诚也没在9月份去伦敦参加什么开幕活动。另外那个“巴拿马基金”也是子虚乌有,他本人根本没有通过这个基金捐过钱给乌克兰。
长江实业还呼吁大家不要轻信和传播这些谣言,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从他们这么正式地出来澄清来看,说明这次网络上的传言已经传得挺广了,影响也不小,所以公司才不得不站出来回应。
财务报表里的定心丸
面对外部如此巨大的政治压力和舆论漩涡,长实集团为何还能保持一种肉眼可见的“稳健”?答案,就写在那份看似平淡的财务报表里。穿越风暴的“压舱石”,正是其高度均衡的业务结构和极为健康的财务状况。
看看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营收增长了15.3%,达到253.86亿港元,但归母净利润却下滑了约27%。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恰恰是其主动选择的结果。
在地产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公司果断采取了折扣策略来促进销售,比如上海的御沁园某期已售罄,北京的逸翠园某期也仍在销售。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利润换流动性”的务实打法。
更重要的是其业务布局的智慧。地产、基建和英式酒馆这三大块业务,大致各占三分之一,结构相当均衡。这种多元化布局,能有效对冲单一行业,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下行风险,展现了其战略的前瞻性。
而真正让人安心的,是它坚实的财务基础。公司的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额的比率,竟然只有5%左右,这是一个极低的水平。更夸张的是,其银行结存及定期存款额高达330亿港元。如此雄厚的现金流,使其在面对任何外部风波和行业逆风时,都拥有巨大的自主权和腾挪空间。
笔者以为
将李嘉诚的“稳”放在当下的香港商界大背景下看,其价值更为凸显。看看其他几大家族:郑家面临着不小的债务压力,郭家则深陷内耗,而李兆基家族的创始人也已离世。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嘉诚的家族及企业,几乎成了“稳当”的代名词,也无怪乎有人称其为香港商界的“定海神针”。
他所面临的挑战,是新时代全球化格局下的必然产物。
他的“稳健”,不仅体现在审慎的财务管理和多元化的商业布局上,更体现在他的每一个商业决策,都必须不断去应对来自政治和舆论层面的审视与拷问。最终,这位商界传奇能否继续“挺住”,考验的不仅仅是商业智慧,更是一种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中寻找平衡的艺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