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莆田九十五医院口腔科携手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成功为两名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的特殊患者完成高难度拔牙手术,标志着医院在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下,已具备处理复杂口腔疾病的能力,真正实现了“拔牙禁区”的安全突破。
被多家医院婉拒的83岁老人
在这里重获希望
方爷爷(化名)今年83岁,是位退役军人。因左下后牙反复疼痛,辗转多家医院和口腔门诊求治,但都因患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癫痫及脑出血病史而被建议转诊。目前临床普遍认为高龄患者,尤其是伴有多种基础病的高龄患者,在拔牙过程中可能因疼痛刺激、出血等情况,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甚至危机生命。
经战友推荐,方爷爷来到莆田九十五医院口腔科后,科室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联合心血管内科、麻醉科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专家团队一致认为,可依托心电监护技术实施微创拔牙术。
心电监护下拔牙,是指由口腔科医生与麻醉医师共同协作,在实时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的条件下进行拔牙治疗。这种方式能极大降低手术风险,尤其适合高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复杂情况的患者。
手术当天,方爷爷在整个团队的严密监护下,顺利拔出患牙,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任何不适,一小时后安全出院。
半小时高效协作
为尿毒症患者解除牙痛之苦
患者李阿姨(化名)患有尿毒症、肾性骨病、缺铁性贫血、高磷血症、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曾有脑梗病史,因右上牙剧烈疼痛前来就诊。
面对多系统疾病共存的高风险情况,口腔科迅速组织多学科讨论。在完善相关检查并全面评估后,团队拟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最终,在多学科团队的精准配合下,手术在半小时内顺利完成,患者术中术后状态稳定。
医院口腔科特聘专家李鹏表示:“高风险≠无希望。口腔科已建立了完善的多学科协作和全程监护机制,能够为既往被认为‘无法拔牙’的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莆田九十五医院口腔科现有医护团队15人,配有口腔移动诊疗车、数字化口腔系统、大视野三合一卡瓦CBCT、牙片机、口腔扫描仪等先进设备,在口腔颌面外科、牙体牙髓治疗、牙周治疗、牙槽外科、牙体缺损以及牙列缺损修复等领域具有显著技术优势,能够为各类口腔疾病患者提供高水准的综合诊疗服务。
专家介绍
李鹏博士,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本硕博连读,英国卡迪夫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深耕口腔临床二十余年。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专委会/社区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口腔分会评价专家、四川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兼牙体牙髓专委会副主委等职),获ICOI国际种植医师认证。
专注多学科联合诊疗,擅长数字化CADCAM美学重建、复杂骨缺损种植修复及咬合功能优化,曾任西部战区首长口腔保健首席专家,现为成都市口腔医学会理事、高新区质控专家,并任《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等期刊编委及省执业医师考试考官。
谢芸
口腔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学术成就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硕士。主持并完成福建省卫生计生青年科研课题项目一项,主持在研福建省卫生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一项。以“以研促技,技研相长”为理念,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青年医师。曾于华西口腔种植科进修学习,参与翻译两本英文口腔专业论著《McCracken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学》第12版和《Columbus Bridge Protocol》,并发表高质量论文10多篇。现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修复和牙体牙髓病学等专业委员会会员,福建省口腔医学会会员,福建省口腔医学会种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福建省口腔医师资格考试执业技能考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