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海是24小时不熄灯的橱窗,海参崴现在就是刚插上电的霓虹灯管,忽明忽暗,但谁都能看出它想亮。
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一句“2027年起远东统一优惠”,直接把这座冬天会结冰的港口送上热搜。
有人兴奋,有人撇嘴:真能成第二个香港?
还是又一场北极圈里的ppt秀?
先说人。
1991年城里还有65万人,现在只剩60万,少了整整一个县城。
年轻人用脚投票,飞去莫斯科甚至首尔。
普京的办法简单粗暴:低息房贷,目标拉10万人回来。
听起来像售楼部广告,但配套确实给到位——幼儿园直接盖在小区楼下,入职远东企业就给落户加分。
一个刚从哈巴罗夫斯克搬来的程序员说,工资没涨多少,可房贷比莫斯科便宜一半,“省下的钱够我每周末飞东京吃寿司”。
再说冰。
港口冬天封冻,物流一停就是钱。
老毛子直接上核动力破冰船,Project 10510的首台反应堆已经下线,2030年上岗。
现在4艘22220型在海上犁冰,像给大海开拉链,未来要凑成15艘的“破冰航母编队”。
中国货主最爱听这句:冬季运费不涨,时效只慢12小时。
去年第一批广东小家电走这条线去荷兰,比走苏伊士还快三天,运费便宜8%。
能源是压舱石。
西伯利亚力量1号悄悄把输气量提到440亿立方,2号管道穿过蒙古,预计再增500亿。
数字听着枯燥,换算一下:够北京、天津、河北所有家庭烧三年。
更关键的是,结算用人民币和卢布各一半,绕开美元,等于给金融制裁打了个洞。
有做跨境支付的朋友私下说,现在海参崴的银行排队开户,比上海自贸区还热闹。
军事存在感也水涨船高。
中俄联合巡航越来越频繁,日本防卫省每次都要发“紧急升空”通稿。
其实军舰没干啥,就是贴着公海边缘绕圈,像在提醒:这条水路,以后不只看天气,还得看脸色。
一位在港口做冷链仓储的老板感慨:“以前最怕台风,现在最怕演习通知。
船期一改,几百吨三文鱼就得在仓里多躺一天,利息哗哗的。
热闹背后也有小尴尬。
城市老旧,市中心还有赫鲁晓夫时代的筒子楼,外墙掉皮像被猫抓过。
新盖的写字楼玻璃反光,把隔壁斑驳的苏联公寓照得更寒碜。
本地大妈吐槽:“普京说要变香港,先把我们那破电梯换了行不行?
但机会确实砸下来了。
中国商人最敏感。
义乌做跨境电商的老魏去年在海参崴保税区租了200平仓库,专放退货件。
欧洲客户退的羽绒服,夏天发到俄罗斯,冬天再“二次出口”,关税省一半。
老魏算过账:一年省下的税,够他在三亚再买套小户型。
至于能不能真的“赶超新加坡”,得看三条:
1. 人能不能留住,而不是住三年又跑;
2. 冰破了,配套服务能不能跟上,别船到了货却卡在海关;
3. 优惠政策会不会像西伯利亚的夏天,短到还没反应过来就结束。
最后留个小悬念:
2030年如果GDP真翻三倍,房价会不会也学香港?
现在市中心一万出头人民币一平,听起来像白菜。
但别忘了,当年深圳湾也是这个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